加载中…
个人资料
真我如故-
真我如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48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拱为什么捐砖?他捐砖建的是金华净光寺的塔而非温州的净光塔

(2023-12-11 21:19:32)
    公元1849年,被《两浙金石志》编者阮元誉为金石僧、九能僧的六舟和尚,于杭州净慈寺,在他的《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里记下:“得金华净光寺塔砖二,一面笵七级浮屠形…。一砖云'重建净光寺塔砖',下文云'前都孔目官胡拱'下缺;'熙宁壬子七月口'下缺。
    这是北宋人胡拱舍砖建塔的最早记载,六舟和尚写的明明白白,得之金华净光寺。砖上的铭文也明明白白,是重建净光寺之塔的砖。塔随寺院,无特有名称也常见,如温州江心屿龙翔寺之塔和兴庆寺之塔,人们只呼以东塔、西塔以区分。
    胡拱是谁,他为什么捐砖?据婺州胡氏宗谱记载,胡拱是永康胡公大帝胡则胞弟胡赈的长子。北宋《苏魏公文集》卷三十一有一篇苏颂撰写的诏文:文思副使胡拱可左藏库副使。可知胡拱在汴京皇帝身边做官吏。他为什么捐砖?即塔砖上标注的时间,熙宁壬子七月,他因功勋,被宋神宗奖赏迁十资。录记载于下: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二十九 
  帝  號 宋神宗 
  年  號 熙寧五年(壬子,1072)
戊申…詔編揀添修弓弩供備庫使胡拱,西京左藏庫副使王文質各遷十資;提舉官、入內副都知張若水,東上閤門使李評賜金帛有差。先是,軍器庫弓弩歲久多損折不可用。上閔科買工作,勤人力而費國財,乃命有司料簡整治,數年得二十餘萬,故賞評等。
    温州永强胡氏宗谱里的《宋胡拱墓志铭》,是篇伪文。此墓志记载,当年胡则曾在温州为官,故后代落脚温州。墓志道胡拱是胡则的5世孙,胡拱生于1016年。而胡则生于963年,胡则及其子其孙要12年一代赶着生子,才能繁衍到第5代第四子胡拱。且墓志里记载的胡拱,是个郡吏,从未外出至京城为官吏,他“以老告休,而郡守郑公犹惜其去”,这与史书记载不符。如今,已有温州胡氏族人,考证后指出,他们的祖先从江西、婺州等地迁温,并没有胡则直系后裔滞温的依据。
    1882年,孙诒让审校《东瓯金石志》,其中有两块胡拱、熙宁字样的塔砖,孙诒让案:藏余家。但六舟和尚记载他所得的砖上是【重建净光寺塔砖】,此两砖却都少了个寺字,成了【重建净光塔砖】,重要的是砖上丢了个寺字!其中一块砖补上两个缺字:熙宁壬子七月【日记】,还有一块砖缺字更多,但时间却是熙宁六。本人按:难道胡拱熙宁壬子(五年),熙宁六年捐了两次砖?而后,2002年,相关部门立项在温州松台山建净光塔,所谓挖到的净光塔胡拱舍砖,与孙诒让所案同款。
    据温州博物馆所著书籍《净光塔出土文物图录》介绍,出土塔砖上刻的年份从庆历八年(1048)到元祐五年(1090),此塔重建历时42年。对了,还出土了唐代宿觉禅师的骨灰和舍利子。宿觉禅师是真身葬,“躯完如生,因为营塔,塔号净光。”并未荼毗火化,怎会出土陶罐装的骨灰舍利?明弘治温州府志也没有关于北宋重建净光塔的记载。1090年至南宋,没有任何温州学者、诗人在文集或诗作里言及此塔。叶适、赵师秀、徐照、徐玑等都写过以净光山、宿觉庵为题的诗,诗里写风写雨写月写鹤写竹写茶写轩写亭写庵写僧,写雷声松声,独独缺个塔字。
    叶适出生于1150年,距净光塔重建才60年,他至少应该知晓听说过这宋建塔的存在,但《宿觉庵记》里也未言及此塔。品一下叶适诗: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那是非常久远的事了。学者陈傅良,出生于1137年,他在《高光中墓志铭》里写到净光山:“陟此山之冈也,相此柏与松也,其谁不曰是吾畴昔所谓髙佛之藏也。”陈傅良也不知松台山的重建净光塔。
     这重建净光塔的砖在,宋塔呢?方腊1121年并没有攻进温州城,且毁塔。即便这四十年才建成的塔,过四十年又倒毁了,时人也应该知哓。
     


(今温州松台山不可能挖到宿觉净光塔砖,因宿觉禅师不葬于此。附一段本人其它帖中的文字于后。)
    成书于988年的《宋高僧传》卷八记载:“觉本住龙兴寺…於岩下自构禅庵…於龙兴别院端坐入定…殡於西山之阳…西山去寺里有余程送殡繁拥…”
    温州西山,因宿觉禅师葬于此,且植柏植松,得别名松台山。松台释义,犹泉台,即墓穴。
    唐宪中元和间,郡守于西山葬地营宿觉真身塔。唐僖宗(862-888)年间,赐塔号净光。(古)松台山、净光山都是西山之别称。
   叶适《宿觉庵记》里所记载延袤十里的净光山,即西山。今松台山是叶适《醉乐亭记》里的峙岩。明朝1498年,郡守文林弃西山旧社稷坛,“即坛西北”,在城西北新建社稷坛及斋居。而后,温州地图上,出现了松坛之山名,有明朝儒学家、文学家郑善夫(1485—1523年)的诗《林员外东瓯斗城图引》为证:
连山苍苍若星宿,
大江孤屿象云搆。
我行东南未见此,
云是东瓯斗城子。
巽吉仁王柄东指,
松坛华盖魁堪拟。
西山岧峣作领袖,
就中陈迹无不有…
    今松台山名称之变化:南宋--峙岩,明朝1500年之后--松坛山,而呼为松坛山的同时期就讹变成松台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