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州百里坊,这里字指的是什么?

(2023-11-25 17:24:39)
     百里坊,在温州老城的北边,近江,近北门(朔门)码头,是温州城人人尽知的老地名。
     公元323年,温州建郡。而百里坊,则得名于唐初推行坊市制时期。唐高祖李渊在公元625年颁布武德律,令:“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百里坊坊名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晚唐宝历年间(825--827年)任温州刺史的张又新,任内写下永嘉百咏诗,其中有一首《百里芳》。南宋戴栩在《永嘉重建三十六坊记》文中道:“唐之坊古之闾也,其後植以双木结屋覆之,门不设而揭扁於上。”据戴栩记述,温州城原有五十七坊,1095年杨蟠任知州时,改为三十六坊。
     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唐朝时,百里坊附近,有个百贾坊。此坊后改称太平坊,又改为安平坊。还有个问俗坊,后来改为七枫巷。而三官殿巷,原来叫导俗巷。顾名思义,当年这一带临江棚户区,住的都是底层百姓。
    那么,百里坊的里是什么意思?百里坊,和百贾(商贩)坊的百贾所居之意相同,百里坊,住的是百里们。里,武则天的次子李贤(655--684年)在《后汉书·南蛮传》中注:“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人。”魏征(580--643年)的《隋书》南蛮条下有:“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狼,曰俚,曰獠,曰頠,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
   唐代时,温州城有百越土著蛮夷吗,有!
   初唐著名诗人孟浩然,于公元731年漫游到温州,写了首《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馀里,失路一相悲。”细品这诗,孟浩然写的是近景而非远景。当年,孤屿(江心屿)上无塔也无寺,是江中蛟龙的领地,即文献所记载的蜃海龙宫。龙即蛇,是百越人的图腾信仰。孤屿上有船民,“短袂攘卷以便刺舟”,还有从事祭祀蛟龙的土著,他们即孟浩然所说的岛夷。
    四十年后,公元771年,又有一位诗人顾况来到温州,顾况来温州出任盐官。他有一首诗《永嘉》: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顾况的《释祀篇》文中记载:“夫温夷越杂居,役敛烦多。”
    隋唐时,南蛮、越巫、岛夷、俚人等,是中原人对南方百越人宽泛的称谓,并非特指哪一个民族土著。南宋慈溪人黄震的《黄氏日抄》记载:“李唐明州俚人陈藏器撰《本草拾遗》。”陈藏器(约687—757年),唐药学家,四明(今浙江鄞县)海滨土著。北宋扬州人徐铉在《稽神录》里写道,以前抚州有个奴仆叫黄鲁,是郡之俚人。近现代历史学家蒙文通,也曾在文中道:“北至衡湘之际,皆有俚人踪迹,是又非止广州之南,且更及于广州之北矣。”
    据此可证,当年,因温州瓯江边码头生活着一群以舟船为业的土著(百里坊旁的河道两边有老地名叫上岸、下岸),故坊名被相关人员命名为百里坊。坊名的原始本意即百里(俚),那些王羲之骑马赏百里荷花,朱元璋攻城要   洗百里的传说,都是附会。北宋《祥符图经》记载:“自此至平阳横屿山一百里。”这记载正确,温州城到平阳县城海路一百里左右。但百里坊不是因此得名,若据此命名,也该是横屿山叫百里,而非起点叫百里。何况坊这社区也不大,仅相当于如今一个中小型楼盘。左右其它坊到平阳的距离也合百里,并非独独百里坊精确到相距一百里。坊是范围,画圈为坊,坊名的意义应是圈内坊内所包含的人文内容。而不会是直线距离,无逻辑地放射出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