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邓恩铭荔波县一大代表红船广场摄影 |
分类: 风情图片 |

中秋、国庆节期间,来到贵州省的荔波县旅游,参观了著名的“红船广场”。这里是我党历史上“一大”代表邓恩铭的家乡,也是我党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水族)的“一大”代表。
2015年,在建党94周年到来之际,由中共荔波县委、县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全国首个“红船广场”正式建成,并向开始免费向游客开放。






据悉,荔波“红船广场”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全为主题元素,以“红船精神”为核心,简要反映了建党艰辛历程。中轴线以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塑像为背景,展示了荔波少数民族代表为了国家和民族,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另外,“红船广场”融入了荔波县布、水、苗、瑶四大主题民族文化元素。
生长于贵州少数民族山乡的邓恩铭,是当时开天辟地的一代先驱者中少有的特殊人物。他是水族的优秀儿子。他以青春的激情参加了党的“一大”,在南湖红船上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此后从学校、工矿、监狱直至慷慨走上刑场,都以满腔赤诚实践了这一誓言。广场开放以来,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生长于荔波县玉屏街道水甫村的水族男儿邓恩铭,是开天辟地的一代先驱者中少有的特殊人物。他以青春的激情参加了党的“一大”,在南湖红船上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此后从学校、工矿、监狱直至慷慨走上刑场,都以满腔赤诚实践了这一誓言。
1922年邓恩铭到莫斯科后,受过列宁的接见。他在苏联时,从面包分配标准中看到共产党员应该作出的表率作用,终生以此要求自己;他自身勤俭,并同侵吞党的经费的腐败分子进行斗争。
他在那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当时实行的每日面包分配标准——红军士兵2磅,工人1.5磅,机关人员1磅,共产党员3/4磅。就此,他明确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出的表率作用,后来始终以此来要求自己。在担任山东省委、青岛市委书记时,邓恩铭掌管过党的许多经费。自己一直生活清寒,每月组织发给的生活费,也多被他用于接济困难的同志。家中多次向他索款,他只是回信说明自己“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只能谋个人的温饱,无力顾家”。他长期对外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春秋都穿那一件灰白大褂。到工厂活动时,他总是着粗布裤褂,从外观看完全像是朴实地道的工人。当时山东省委的另一个负责人王复元却私欲膨胀,贪污党的经费,邓恩铭发现后予以严重警告,省委将此人开除出党。不过,邓恩铭对这个腐败分子的警惕性还不够高,未能有效防范他向当局告密。
1928年末,王复元出卖了省委机关,邓恩铭因此而被捕。邓恩铭被捕后,在监狱中领导其他党员组织越狱斗争。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在济南英勇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