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在这一年里,很多人的命运得到了改变.那就是恢复了高考制度.当时我在农村插队,对前途看待的比较模糊,我不知道我今后要做什么,但上大学是我的宿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本事考上大学.1977年.有10届毕业生可以应考,将近100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是590万人.录取的人数是29万人.比率是29:1,是建国以来竞争最激烈的高考.
我当时离考试时间还有三个月的时候开始复习.尤其是英语,我是从26个字母开始复习的.数学就更别提了,但是当时不管文理科都要考数学,而我对数理化早就忘得差不多了.我们仍然在农村劳动,只是还差一个月的时候才从延安回到西安系统复习.可以说是草草上场.
我的数学可以说是一点一点啃出来的,英语是为了多一个录取的机会,其他都要好好准备.考试在延安.我住在朋友家里.每天骑车奔走于考场和宿舍之间,自己吃饭,非常艰苦.
当时的语文是两个题目,一个是”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一个是”记一件小事”.我当时一直在讲咱们的总司令的故事.早就倒背如流,如果我把这个故事写上去,肯定得高分,我们一个同事就写了她讲的故事,题目是”毛主席和咱们来过年”.结果获得陕西省语文最高分,我却选择了议论文即给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虽然分数不高,但我想是我的真实实力.\
考外语的时候我笔试勉强通过,到了口试的时候,我不在延安,而是到了陕南参加全省故事比赛.所以,在到富县的时候,我们一个同事电话告诉我,说一直在通知我来英语口试.而我不在,明天老师就要回去了.经过他们的努力,老师同意等我一天,最后,我终于参加了口试,结果通过了.最后录取的也是上海外国语学院.当时的数学我尽力做,结果是40多分,没有拉分.在我人生的转折时刻,我都能把握机会.当时录取我的上外的老师说,我看你是党员,语文也不错,所以一把把你抓过来了.我真是幸运呀.,
当时巧的是正逢春节,公社都放了假,所以我只好在延安过完了春节,初八才开始办手续,终于完成了上大学的梦想.我的1977,真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一起插队的15个同学考上了10个,既有北京,也有上海和西安.总之,我们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了我们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我的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