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元稹、李后主等(传记小说) |

嫁给他,她一点也不后悔。尽管师傅仇月祥竭力反对他们的婚事,她还是顶住重重压力,义无反顾地和他走到了一起。他没有给她八人抬的大花轿,没有公开派人去迎亲,更没有吹吹打打地将她迎进梅家大宅,整个婚礼过程看上去神神秘秘,甚至是避人耳目的,就连结婚的新房都被安排在证婚人冯耿光的宅中,参加他们婚礼的也只是“梅党”的几个成员,如冯耿光、李释戡、齐如山等,而伴娘却是冯耿光的小姨子。
对她来说,这场婚礼要排场没排场,要风光没风光,甚至从始至终,都像是在偷偷摸摸中进行的,委屈自是不必言述,然而,这一切,她都不在意,她唯一看重的,就是畹华对她的一片痴心,所以不管别人说些什么,都无法更改她,要代替王明华,照顾他一生一世的决心。
她没想到的是,最最反对她嫁给他的,不是父亲孟鸿群,也不是母亲张云鹤,而是姑父兼师傅仇月祥。起初,孟鸿群夫妇很担心女儿嫁到梅家给梅兰芳当小,但是,齐如山和冯耿光在他们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证说,梅大奶奶王明华病重,恐怕不久于人世,而且她长住天津,梅家实则只剩下一房,即福芝芳,也就是说,孟小冬嫁了过去,就梅兰芳肩祧两房之责,她也是可以和福芝芳平起平坐的,即两房都是夫人,便没有太太、小妾之说,简单地说,就是“两头大”。与此同时,孟氏夫妇又听说这门婚事,是由王明华亲自做的主,知道她心里是认可小冬,有意在自己身后扶了女儿在梅家做大的,心里自然也就不再那么抵触,再加上孟小冬一心要嫁,做父母的最后拗不过女儿,也只好答应了下来。然而,师傅仇月祥却竭力反对她和他的结合,为此,师徒二人闹得很不愉快。
“虽然外面人都说我反对你们成婚,是因为舍不得放弃你这棵摇钱树,可我还是要说,姑父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师傅……”
“你才多大?刚刚十八岁,你的路还长着呢,怎么能毁在梅兰芳的手里?”
她不明白,师傅为什么会认为嫁给了他,便会毁在了他的手里,只是紧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地盯着他,做出无言的抵抗。
“我知道,好说歹说,你都不会听的,可姑父今天就把话撂在这儿了,你要非嫁给他不可,以后有的是你苦的日子!”
“师傅……畹华他对我很好,梅大奶奶对我也很好,他们不会毁了我的。”
“你简直是鬼迷了心窍!梅大奶奶都病入膏肓了,她说的话能算数吗?无论如何,梅大奶奶一死,你都不可能骑到福芝芳头上去的!好好想想,那女人可是替梅家生儿育女的大功臣,梅兰芳能越过她把你扶为继室?就做你的白日梦去吧!”
“说好了是两头大的。”她嗫嚅着嘴唇,不服地说,“我嫁给畹华,只是因为我爱他,并不是要跟谁争什么梅大奶奶的名分。再说,早就说妥了是两头大,谁也压不过谁,有什么可担忧的?”
“要真是这样,眼下这梅大奶奶,就不会被人逼到走投无路的份上,好好的梅宅不住,非得跑到天津去养病!我告诉你,福芝芳可不是盏省油的灯,以后要是被她欺负了,可别跑回来求姑父替你想办法!”
“师傅!”
“还有,一旦嫁给了梅兰芳,自然是不能再登台唱戏了,你想想,为了一个不值得你托付终身的男人,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值得吗?若兰,听姑父一句话,你天资聪慧,接受能力强,又好学向上,若再有名师多加指点,艺术前途不可限量,切莫毁在一个男人手里啊!”
“师傅,我……”
“姑父阅人无数,这些年来也就看重你这一个弟子,知道是为什么吗?”仇月祥痛心疾首地说,“只是因为你的先天条件太好了,这样的条件,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如果嫁给梅兰芳,他是绝对不会容许自己的妻子继续粉墨登场、招摇过市的,这样一来,你就没法唱戏了,而这对姑父,对你自己,对喜欢你的戏迷来说,都是一种残酷的伤害,你明白吗?”
“我只是想嫁给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有什么错吗?”她眼里含了晶莹的泪花,却仍然显得倔强,“喜欢一个人,就算是放弃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何况只是唱戏?为了他,我宁可放弃唱戏,离开舞台!”
“你……你这是拿盐往你姑父伤口上撒啊!这么些年,姑父为你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艰辛,你就这么忍心看着姑父前功尽弃吗?若兰,好好想想,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无锡,以至后来,到济南,抵天津,你唱到哪儿,就红到哪儿,即便是来到戏曲人才荟萃的北京城,仍然可以一炮而红,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你天生就应该是唱戏的,甚至可以说,你是为戏而生的,可如今,你还二十不到,年纪轻轻的就嚷着要脱离舞台,岂不太可惜了?!”
她明白,师傅的话句句在理,亦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然,此时的她情窦已开,更被梅兰芳温婉的气质深深吸引,特别是当她消除了“做小”的担忧后,便完全没有了顾忌,一心一意只想嫁作他的妻,只想与他花前月下、举案齐眉、把盏共欢。仇月祥的话,都被她当成了耳旁风,一句也没听得进去,就在她毅然决然要嫁给梅兰芳之际,仇月祥的心伤到了极点,也痛到了极点,于是,无可奈何中,他选择了离开孟小冬,离开北京,重返上海,只留下无尽的遗憾,在她眼里明明灭灭。
(节选自吴俣阳《梅兰芳华 千千阙歌》修订版 第4季《雪舞霓裳 孟小冬》第3章《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