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元稹、李后主等(传记小说) |

公元831年秋。成都西川节度使府衙内,一个气宇轩昂、体态风流的中年男子,站在一泓秋水之畔,望满塘枯荷,任一腔愁绪撒满红尘,心,莫名地疼了起来。
青春如梦,易逝。不知不觉,已在岁月中慢慢老去。昔日的欢歌笑语、鸟语花香,早已随着微之的离去,辗转成一场场没了颜色的回忆,而今,他只能依然如约,在烟雨朦胧之际,撑起一柄油纸伞,坐候小桥畔,空守故人的归来,再与他把盏吟欢,将那动情的诗韵,在修竹畔、疏帘里,高高低低地唱起。
满裹着一身惆怅,他深深浅浅地叹。梦得兄刚刚寄来的悲悼诗犹在耳畔响彻,字字句句,都撕扯撞击着他血迹斑斑的心,痛不可挡。八月,未央,依依情愫无语化泪涌,所有的想念,都在月光之南,被披挂在夜开的桂树上,然而,寂寞中盛开的嫣红,却绽放起一组沿途无从问津的遥望: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
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
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刘禹锡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吟之泫然因以继和二首》
相别远恨几时穷,满袂离愁醉眼中。去路云霄见无从,情托双雁作信鸿。念着梦得兄对微之深重的思念,他只能举起一个“情”字,在彷徨无奈中,追逐,遥望,再把他深深浅浅地想起。微之毫无征兆地走了,从此与他天人永隔,甚至都没来得及亲手抚一把,他托陈从事捎回鄂州相赠的蜀琴,徒留终身遗憾。微之虽比自己痴长八岁,但心智却还是小孩子一样,喜欢风花雪月,所以特地派来蜀公干的陈从事向其索求蜀琴,没想到赠琴之日,求琴之人却已逝去,他又怎能不心痛欲裂?
忆往昔,在长安翰林学士任上,他和微之、公垂并称“三俊”,情同手足,时人多钦羡。也正缘于此,他们很快便遭到李逢吉及其党徒的竭力排斥,三人先后被贬出朝堂,流落江湖之间,而第一个遭贬的便是他李德裕,前朝宰相李吉甫之子。他被贬到了润州,任润州刺史兼浙西观察使,没想到一年之后,微之也被远贬浙东,和他同为浙江道观察使,虽然不能长相依伴,但毕竟是比邻而郡,愉悦的心情自然非比一般。在浙江道任职期间,微之与他多有诗歌酬合,其《酬李浙西先因从事见寄之作》《寄浙西李大夫四首》,均用深情的笔调,回忆了他们往日共同供职朝廷、身在皇宫的无限欢畅,但也抒发了遭奸相李逢吉排挤,一起出贬外郡,久久不得回京复职的不平感受,以及盼望归阙的心情:
近日金銮直,亲于汉珥貂。
内人传帝命,丞相让吾僚。
浙郡悬旌远,长安谕日遥。
因君蕊珠赠,还一梦烟霄。
——《酬李浙西先因从事见寄之作》
柳眼梅心渐欲春,白头西望忆何人。
金陵太守曾相伴,共蹋银台一路尘。
蕊珠深处少人知,网索西临太液池。
浴殿晓闻天语后,步廊骑马笑相随。
禁林同直话交情,无夜无曾不到明。
最忆西楼人静夜,玉晨钟磬两三声。
由来鹏化便图南,浙右虽雄我未甘。
早渡西江好归去,莫抛舟楫滞春潭。
——《寄浙西李大夫四首》
闲望池前乱红飞过,孤独的身影,不经意间踩痛了破碎的心事。那年,他们一个独步金山,一个醉卧兰亭,惆怅在心间断断续续,前路茫茫,终是看不到任何方向。直到大和三年,励精图治的唐文宗着力改革父兄两朝留下的弊政,相继贬斥李逢吉及其党徒李续、张又新后,才分别于当年七月、九月,将他和微之重新召回朝廷任职,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不逾月,他和微之又因为党派之争先后被贬出朝,一个出镇滑州,一个出镇武昌。一年后,他又由滑州转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出镇成都,原以为有生之年终有与微之在长安重新聚首的希望,没想到那年微之由长安远赴越州途经润州之际的相逢,竟成他们最后的诀别!
他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诗笺,那是薛涛托人转交给他的,更是微之留在人间最后的墨迹。“凤有高梧鹤有松,偶来江外寄行踪。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人忆卧龙。心想夜闲唯足梦,眼看春尽不相逢。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他轻轻地念,诗题虽是写给严涧,但他明白,微之心中系系念念,永远无法忘怀的,却是那个因《莺莺传》而名闻天下的奇女子莺莺。微之在最后的日子里,还在怀想三十年前的那段艳遇,深深思念着那个共他于普救寺花前月下缠绵嬉戏的女子,这和他对侍妾谢秋娘长长久久的怀念又有什么分别?
是的,他也曾像微之一样深深爱过一个女子。那是他生平最宠爱的女人,她的名字叫谢秋娘,可惜她青春早逝,死在了他浙西观察使任上,为此,他还特地为她创制了词牌《谢秋娘》,谱出新声,让乐伎们没日没夜地歌唱,以寄对她的不尽思念。后来白居易有感他对谢秋娘的情深意重,据此调将词牌更名为《忆江南》,写下了三首千古传诵的绝妙好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 《忆江南》
(节选自吴俣阳《曾经沧海难为水》尾声《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