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元稹、李后主等(传记小说) |

落尘的雕花木窗,低垂的帷帘,紧掩的门扉,和古老的篱笆,于亘古的寂寞中,一一昭示着,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后悔,也不会再等到她归来的红妆。
冰井台上的旧戏已经唱散,晓吹烛火,依稀可见的,依旧只是月下缠绕的孤独。原来,生活中的遭际,甘若醴泉也好,淡似清溪也罢,终是要各自云烟,各自斑驳,开始的开始,最后的最后,不过只是浮梦一场,再多的繁华,再多的喧嚣,也算不得数。回眸,尘埃落定,蝶舞依旧翩跹,她不在,院外的晨钟暮鼓,终是敲不开他心中的释然。
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
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
七年浮世皆经眼,八月闲宵忽并床。
语到欲明欢又泣,傍人相笑两相伤。
他没想到,在最孤单的时候,会在洛阳碰到七年前在长安同拜校书郎的吕炅。犹记得,那年那月,他与吕炅“共占花园争赵辟”“触处潜行烂熳狂”,阅不尽的风流,数不尽的欢畅,如今“八月闲宵忽并床”,却是“七年浮世皆经眼”。
往事又被西风吹落在万籁俱寂的三更天,不眠的夜扶起萧萧月色,映入眼帘的整座城池,迅即被染了几重忧伤,合着不歇的叹息,把远处同样惆怅的笛声轻轻挑起。讲起“竞添钱贯定秋娘”的往事,内心不禁升起万丈豪情,可转念想到已经去世的韦丛,便觉得欠她的太多太多,禁不住“语到欲明欢又泣”。
窗外细雨如丝,慢慢浸湿案头墨迹未干的诗笺,任心思一点一点地铺散在天之涯、海之角。弹指之间,杯弓蛇影,一壶浊酒撕碎了思念的眼泪,却无法撕碎心底的愁绪,一声叹息数落了杜鹃的悲啼,却无法数落眼底的凄凉。她不在,月如钩,花似锦,终不过换来他形单影只的悲伤,灯火阑珊处,却有谁来替他拭去眼角喷涌而出的泪?
凝眸,绮琴染尘,锦书难寄,寂寞深处,抵近目光的还是他一个人落枕的孤寒,黄泉路上的她,又可见到他蹙眉深处的寂寞浅疼?思君念君不见君,唯见柳絮舞西风,多少伤心事,终是守不住人间的清欢,到最后,亦只能,把相思揉成一寸寸新墨,滴进宣纸,在画卷中再觅她的芳踪,然,走过人生的千山万水,又该去哪里寻找她浅浅淡淡的温柔?
君弹乌夜啼,我传乐府解古题。
良人在狱妻在闺,官家欲赦乌报妻。
乌前再拜泪如雨,乌作哀声妻暗语。
后人写出乌啼引,吴调哀弦声楚楚。
四五年前作拾遗,谏书不密丞相知。
谪官诏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
归来相见泪如珠,唯说闲宵长拜乌。
君来到舍是乌力,妆点乌盘邀女巫。
今君为我千万弹,乌啼啄啄泪澜澜。
感君此曲有深意,昨日乌啼桐叶坠。
当时为我赛乌人,死葬咸阳原上地。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
转眼,又是一个飘雪的冬夜。友人庾及之一曲《乌夜啼引》,将他的思绪,一点一点地捎回三年前的长安。
高中制举试第一名的他,刚被任命为谏言的左拾遗,就连续向宪宗皇帝上《论教本书》《论追制表》《论讨贼表》《迁庙议状》《献事表》等奏章,对时政多有贬褒,尤其是针对朝廷朝令夕改的《论追制表》,以“追之是则授之非,授是是则追之非”严密的非此即彼的论证方法,提出“以非为是者罚必加,然后人不敢轻其举;以是为非者罪必及,然后下不敢用其私”的处置意见,让人无言对答,更无法回避。
其中尤其明确提出了“又以杜兼为苏州刺史,行未半途复改郎署”,把矛头直接指向三朝宰相杜佑。杜兼是杜佑的得意门生,“举而授”之的是杜佑,“请而追”的也是杜佑,元稹这一奏章,无异于狠狠打了杜佑一记耳光,让他羞愧得无地自容,但年轻气盛、渴望建功立业的元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当朝廷重臣韦贯之、李正辞、崔群及监察御史裴度等人向皇帝上书,指责杜佑身居相位,不宜任用自己儿子为谏官时,他仍然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坚决支持裴度等人的主张。为此,唐宪宗还特地于八月十三日在延英殿召其问状,面对皇帝,他更是无所顾忌地痛陈己见,为此杜佑显得极为恐慌。
就在元稹以为自己的主张得到皇帝认可之际,却没想到老奸巨滑的杜佑计高一筹,三两句话就哄得唐宪宗许可了将其贬为河南尉的折子。元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竭尽所能地履行职责,竟会换来被贬的下场,心情自是郁闷万分,只得跟随同时被贬为河南府功曹的裴度,一起踏上了远去洛阳的路途。
(节选自吴俣阳《曾经沧海难为水》修订版 第6本《情殇 韦丛》第2折《泪啸乌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