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沧海难为水 修订版 第2卷 初恋 管儿 第5章 感遇诗有感 片段

(2017-10-24 15:55: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元稹、李后主等(传记小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 <wbr>修订版 <wbr>第2卷 <wbr>初恋 <wbr>管儿 <wbr>第5章 <wbr>感遇诗有感 <wbr>片段

春天总是令人陶醉。十五岁的元稹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便以明两经擢第,是一件足以令人扬眉吐气的事,但他并没因此感到骄傲,他想得更多的是赶紧找个差事来做,有了俸禄,就可以把母亲接回长安过安稳日子了。但他也知道,明经及第的士子,并不能直接跻身于统治集团的官吏行列,还必须通过“揭褐入仕”的方式,亦即通过介绍,在基层衙门谋一份普通的差事作为过渡才行,可二哥和姐夫当的都是芝麻大的小官,他们根本没能力帮得了元稹,于是,小小年纪的他想到了父亲去世时曾经周济过元家的“外诸翁”郑云逵。
说到郑云逵,可是少年元稹第一钦佩仰慕的人。《旧唐书 郑云逵传》云:

郑云逵,荥阳人。大历初,举进士。性果诞敢言。客游两河,以画干于朱泚,泚悦,乃表为节度掌书记、检校祠部员外郎,仍以弟滔女妻之。泚将入觐,先令云逵入奏;及泚至京,以事怒云逵,奏贬莫州参军。滔代泚后,请为判官。滔助田悦为逆,云逵渝之不从,遂弃妻子驰归长安,帝嘉其来,留于客省,超拜谏议大夫。奉天之难,云逵奔赴行在,李晟以为行军司马,戎略多以咨之。历秘书少监、给事中,寻拜大理卿,迁刑部、兵部二侍郎、迁御史中丞,充顺宗山陵桥道置顿使……云逵元和元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岁中改京兆尹。五年五月卒。大历初举进士,便整日缠着二哥元矩,要他动用人际关系小小年纪的他,为了谋求一直闲居靖安坊元氏老宅中。便深居简出,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长安。

小时候,元稹就经常听母亲讲起这位外诸翁的故事,深深佩服其为反对叛乱藩镇,不惜抛妻弃子的精神。父亲去世时,也多亏这位外诸翁及时伸出援手,才不致使其尸骨曝露,这几年虽然客居凤翔,但元稹却时常挂念着这位身居长安的外诸翁,对他慷慨救助的恩情时刻铭记在心。
其时,郑云逵已在朝中任御史中丞,说话很有分量,元稹为了早日摆脱家贫的困境,只身拿着名贴,兴致勃勃地前往郑府拜见,希望外诸翁能够助其谋到一份差事。但郑云逵望着这位年幼的从外孙却笑而不语,只是问他最近又读了什么书、积累了哪些学问,对他前来拜访的目的却只字不提,留他用过餐后,便让仆人交给他用绸缎裹好的一卷诗书,让他回家好好研读。
“外祖大人!”元稹举着郑云逵给他的卷书,不无失望地低下头嗫嚅着嘴唇说,“外孙,外孙……”
“不必说了。”郑云逵和蔼地望着他,又让仆人取出银两塞到他手里,语重心长地说,“你还小,读书做学问才是眼下最紧要的事,可不能让那些闲事分了心,毁了你一生的前途。”
“可是……”元稹抬起头,战战战兢兢地望着这位慈祥而又肃穆的外诸翁,“外孙……”
“你家里的情况我都知道,最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还怕再熬个三五年?”郑云逵起身,轻轻踱到他面前,伸手在他脑袋上抚摸了一下,爱怜地盯着他叹口气说,“明经及第对你来说已是不易,可你要知道,士人皆重进士而轻明经,要给自己博个好前程,最紧要的还是读书做学问,难不成你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当个默默无闻的小吏吗?”
郑云逵的话,在元稹幼小的心灵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外诸翁说得对,可他真的需要一份差事赚钱贴补家用,已经明经及第的人,怎么好继续赖在家里做寄生虫拖累兄长呢?回到家中,元稹拖着疲惫的身子踱进书房,把郑云逵送他的卷书搁在书案上,一声不吭地望着窗棂发呆。看来郑云逵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可除了他,还有谁能帮他谋到一份差事呢?他重重地叹息着,回想母亲为了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艰辛,他的心便觉得如刀锥般疼痛。
“回来了?”二哥元矩推门进来,瞥着垂头丧气的元稹问,“听你嫂子说,你今天出门拜访中丞大人去了?”
元稹无力地点点头:“中丞大人叫我回来继续读书做学问。”
元矩笑着:“叫你别去你偏要去,中丞大人还会以为是我这个当哥哥的容不下你,赶紧着要把你扫地出门呢。”
“二哥!”
“中丞大人说得没错,你还小,正是做学问最好的年纪,这么早出去找事做,只会耽误了你的前程。”元矩边说边变戏法似地,从身后掏出一本厚厚的书籍,轻轻放到书案上说,“这是爹生前亲自编撰的《百叶书抄》,是他老人家历经数十年,粹取各种图书的精华,呕心沥血才汇编完成的。”
“《百叶书抄》?”元稹早就从母亲那里听说过这本书,瞪大眼睛好奇地瞥着案上那本厚厚的书,又瞥着元矩,不敢相信地问,“这真是爹亲手编撰的那本《百叶书抄》吗?”
元矩点着头:“父亲生前把这本书送给了我,说等你和积儿长大了,便让你们在家好好研习,现在你已经考中明经,也该是静下心好好研读这部书的时候了。”
元稹轻轻抚摩着《百叶书抄》的封皮:“可是……”
“家里的事你就不用担心了,这些年二哥遣散了不少奴婢,你嫂子每天都在家纺纱织布贴补家用,加上二哥的俸禄,养活你根本不是问题。”元矩望着他微微笑着,一眼瞥见案头用绸布包裹着的卷书,连忙问他说,“这是什么?”
“是中丞大人送给我的诗卷。”
“谁的诗卷?”
元稹摇着头:“中丞大人没说,只是让九儿带回家认真研读。”
(节选自吴俣阳《曾经沧海难为水》修订版 第2卷 《初恋 管儿》 第5章 《感遇诗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