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沧海难为水 修订版 楔子 刘禹锡 片段

(2017-10-22 17:54: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元稹、李后主等(传记小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 <wbr>修订版 <wbr>楔子 <wbr>刘禹锡 <wbr>片段

长安。浓浓的月色中,刮躁了一整天的蝉声忽地滑过树梢,戛然停止了,就连花落的声音也开始变得漫不经心。思梦幽幽,冷不妨,挑起一帘落花的醉,风过处,却似绕着吟哦的泪语,刹那之间,便凄婉了整个静谧的天空。
一个花甲之年的男人,固执地踯躇在深夜的院落,望着那一树繁华后的寂寞,久久不忍离去。一份相思轻蹈在晚风里,于是,那一抹淡淡的忧伤便凝在了他的心间。不知道过了多久,抬首间,却发现两片无味的花瓣正摇曳着遍地的晨曦,轻轻落在他的额头,纠缠着他锁上眉头的愁绪,温暖着他眼角处那抹隐隐的惆怅。
他居然在后院的竹榻上躺了一夜,只为思慕那远方的友人。他们都老了,往昔的欢聚,皆已尘封于岁月的长河中,今生今世,他还能再与远方的友人流连于长安城朦胧的月色之下,吟诵起那一首首妇孺皆知的诗篇吗?他将落在额上的花瓣轻轻置于掌心,却笼了一身的忧愁。
花,始终美得让人歆羡,但终究还是要接受凋零,当最后一抹思念在心底沉默了,人们还能继续纪念那些纪念不了的纪念吗?到最后,那丰腴的牵挂里,剩下的是否只是一声声冗长的叹息?
他从竹榻上坐起身,慢慢踱到木槿花树下,忽地忆起友人白居易的那首《花非花》来: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世间事,总是捉摸不定。就连他——刘禹锡,这位中唐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被后人称为“诗豪”的大才子也无法揣透其中的奥秘。自古剑不伤人情伤人,白居易如是,元稹如是,那“夜半来,天明去”的佳人,不正是微之笔下那个风情万种的女子吗?
刘禹锡摇摇头,捧着元稹从鄂州寄来的诗笺,将那句“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念了又念,只是不知道,远方的他正思慕的到底是东都李著作家的琵琶歌女管儿,还是《莺莺传》里那位多情的小姐莺莺?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元稹借白居易的诗,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他对那个女子的相思之情,只是,他们那段情,终宛如一场短促的春梦,她去了之后,便如同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却让那个痴情的男人为之痛苦了一生,煎熬了一生。他知道,元稹无时不刻不在把她想起,哪怕是闲来拜访友人,触景生情,看到的也只是她的回眸,听到的也只是她的娇嗔,然而,这样一份隽永的深情,到底值还是不值?
微之是为情而生的男子,这一点,刘禹锡早就把他读了个通透。他总在替元稹心痛,如果微之不再那样痴痴地眷恋着那个女子,那么他贬谪荒蛮之地的清苦生活是不是会过得从容惬意一些呢?
(节选自吴俣阳《曾经沧海难为水》修订版 楔子 刘禹锡 片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