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生处暑解密人生
(2024-08-22 10:13:21)
标签:
处暑《解密》《抓娃娃》梦天才 |
分类: 闲人文稿 |
立秋之后,京城连着几场雨,立刻就凉爽起来,虽然末伏最后几天有些反复,但早晚间已是很舒服了。暑气消退,就有了活动的心情,于是在学生的陪伴下出去看了两场电影:《解密》与《抓娃娃》。
从现实意义上,《抓娃娃》更接近生活。轻松、搞笑的特点很招人。虽然有我不太喜欢的为搞笑而存在的过分生硬、夸张的情节与表演,但它搞笑中戳中大多数父母的痛点,它的讽刺性与批判性,足以引起观众的反思。高票房也说明了大家的关注点有相通之处。电影结尾沈腾饰演的角色说出:“你以为是我们在操控你的人生吗?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提高了本片的认知水平。
很少有一部电影像《解密》这样得到两极分化的评论,称赞者将其奉为经典巨作,批评者将其斥为大烂片,实在是有趣。尽管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但评论反差如此之大,还是很难见到的。这是一部集谍战、悬疑与人性探讨于一体的影视作品,是陈思诚根据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我既没看过原著,又不懂电影艺术,无权评论影片好坏,只谈谈几点自我观感:
首先影片的文学性极强。结构严谨,情节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可谓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可见原作的水平极高。
电影中的十场梦境,各有玄机。悬疑与科幻相结合,留给观众足够多的想象和探究空间,让我想起了《盗梦空间》。不同的是:《盗梦空间》是通过筑梦来改变现实;《解密》则是通过解梦来了解过去。前者距离阿赖耶识的概念更接近,后者离弗洛伊德的理论更接近
《解密》视觉震撼感极强。梦境的特定性可以让导演尽可能地展示现代电影技术构幻场景的魅力。例如红色沙滩与蓝色海洋,在视觉上有着鲜明的色彩对比,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美学感受。再如迷宫、深渊、漩涡构成极具压迫感的场景,这场梦境强烈预示了破译“黑密”的难度,也彰显了容金珍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法国最深邃与最受尊敬的电影理论家之一让·米特里说过,电影是瞬间的艺术。《解密》中梦境层层递进的视觉震撼与精准的光影构图十次出现,使我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全神贯注,且不觉得疲劳。我想,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吧。
巴尔扎克说过“天才是人的病态犹如珍珠是蚌的病态”,正因为此,影片的主人公容金珍绝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影片要表现的是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一个关系家国情怀的个体命运,一个对善良人性深刻描述的企望,一个探索人生究竟的意愿。正如影片海报中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认知这一点,远远超越了破译密码本身的意义。
结论,《解密》是一部值得认真品味的电影,我以为看两次会理解的深刻一些。至于喜欢与否是由个人的审美决定的,本无对错,但陷入是非争论却没有太大意义。
凉生岸柳,今日处暑。“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天气真的凉爽下来。愿我们的心在凉爽的风中随之安定下来,多一些宽容与赞赏,少一些争执,无论是电影、经典、或其他的事情。昨日是经典班的课程,上次参加学习的几个年轻人要开学,纷纷出国了。最后一个走的小伙子叫中略,应我要求下午做了一场分享,题目是《》。他讲得很好,感情真挚,见解不俗。恰巧他是数学系在读研究生,听着他的语言逻辑,看着他的表述方式,我的脑海中居然出现了容金珍的影像。不同的是,他生活在一个和平发展的时代,会有更加幸福的未来。
艺术是为生活服务的,无论是《抓娃娃》带给我们如何教育后代的深思,还是《解密》带来的关于人生的思考,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处暑,泡一盏乌龙茶,体会人生况味。
小贴士:
适宜茶品:乌龙当令,白茶最佳,绿茶亦可。新岩茶忌喝,新暑茶忌喝。——《好好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