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莺飞春尽日*木秀夏归时——甲辰立夏随笔

(2024-05-05 10:08:18)
标签:

立夏

伤春

辛弃疾

赵翼

分类: 闲人文稿

 今天是告别春天进入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四气调神大论》

文人们喜欢伤春悲秋,其实除了少数酸文人卖弄才华式的无病呻吟,顾影自怜;有志之士更多的是借题发挥,以春秋之酒浇注心中的块垒,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了。这首词作于1179暮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十七年中,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1179年,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暮春时节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两年以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另一首悲秋词,这就是著名的《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这首词中,作者一反常态的运用了大量重复的字,引起人们的重视,再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令人玩味无穷。当代词人夏承焘在《唐宋词欣赏》赞道: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如果说前面的伤春词《摸鱼儿》,在激愤中还怀着期盼;那么,此时的悲秋词《丑奴儿》则是用闲适表现出绝望。清代诗人赵翼曾叹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样艺术和境界极高的诗词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当然是越多越好,但从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机遇来说,还是不要太多吧。

夏季万物生长至极,天地间暑气过盛,人要注意保养。夏天重点在养心,心属火,是夏的脏象,养心之要在于静心。此季在工作之余读读诗词,学学经典,再喝上一盏好茶;远离感伤的情绪,让自己与自然最大限度的相融,是最好的养生。闲人有诗曰:

          《甲辰春尽日咏怀》

莺飞春尽日,木秀夏归时。

清樾翻新典,烟岚润旧诗。

        毕卓瓮下酒,王质烂柯棋。

        最是涤昏寐,碧螺啜曲池。

此时适宜茶品:白天宜饮明前碧螺春、太平猴魁、西湖龙井等绿茶;去年乌龙茶、隔年白茶;晚上喝些隔年红茶、黑茶等重发酵茶。

                           京华闲人于京华三韵轩

                              甲辰立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