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黄映露寒——寒露随笔
(2022-10-08 10:45:48)
标签:
寒露菊花风骨郑思肖茶养生 |
分类: 闲人文稿 |
京城今日阴云,早晨出门已要穿厚衣服了。国庆长假过后第一天,便到了寒露节气。约好出来访友,穿过园林时看到菊花已经开了。
时至季秋,百草凋零,诸花谢幕,唯有菊花盛装登场。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地角田边,无论是茶楼酒肆还是文人案头,似乎一夜之间便被各种菊花辟为展示风采的舞台。星星点点却灿若星辰的野菊,花瓣畅达纤美迎风的绿菊,花团锦簇贵气逼人的粉菊,状如莲座,端庄大气的匙片菊,以及其它各种颜色,各种花型,各种意境的菊花,都争先恐后地在适合自己的场景中绽放。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菊,花之隐逸者也,不知何时耐不住寂寞,走出了山林。渊明赏菊以涤怀,故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释皎然爱菊以言茶,故曰“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使二位先贤复见今日众多之菊,喜耶?悲耶?
上面谈菊是有感而发的,因为总有号称终南山隐士的“大师”与号称“活佛”的出家人屡现于红尘,过着安享富贵的日子。如不是服装有别,竟与世间的富贵者不可辨别矣。若仅是享受生活,只要脱了那件外衣宣布回归尘世,却也无可厚非;借着外衣敛财骗色,触犯的就不仅是戒律,而是法律了。
我一直认为,隐者归于山林,僧道归于寺观,红尘中人自有红尘中的活法。若是贪恋红尘,何必惺惺作态;既是向往超凡,就换个活法吧。我是一介布衣,总认为本色的活着才是正道。菊花的本色是不慕富贵,不惧权贵,南宋遗民郑思肖最得菊花神韵。有诗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字号为“菊山后人”正为此花之风骨。
今日寒露,寒生露凝,五行属金,在色为白,是最体现秋天特色的时候,故菊黄枫红,斗寒傲霜,自有一番浓笔重彩的秋日繁华。
本是批评某种社会现象,却无端扯上了菊花,似闻菊君相责:“人心自贪,与菊何干?”闲人再拜谢曰:“无它,适逢其时,借君入话。明日晴和,当去访菊问枫,借二君涤荡胸臆。”遂赋小诗一首再谢,诗曰:
远远望层峦,菊黄映露寒。
枫林掩北径,雁阵向南天。
雀蛤皆如幻,仙凡一笑间。
京华闲人于京华三韵轩
小贴士:
此日后寒气日盛,润肺为要,早食宜粥,辅以莲子、百合、红枣共煮最佳。适宜茶品:隔年岩茶、隔年单丛、隔年红茶,春季所产铁观音与台湾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