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度秋分——秋分随笔
(2022-09-23 21:35:59)
标签:
秋分无相颂心平坛经茶养生 |
分类: 闲人文稿 |
前天瑭瑭诵读《坛经*决疑品》中的“无相颂”,这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偈颂。颂云: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记得多年前我初读此颂时曾笑道:“此颂与儒家思想无异,甚至有些过于入世”。学习至今,早知当初认知之谬误。今日秋分,难得的阴阳平衡,借此聊聊这个颂的起首两字:心平。
整个秋季重点在“容”与“平”。很多人把“容平”当一个词来解释,这是一个误区,古汉语的实词大多数是一个字一个意思,如这里的“容平”就是两个意思。
容是会意字,容纳的意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有可容之物。谷物丰收,及时入仓,此谓之容。平字的本义是乐声舒缓、气息舒徐,引申为心态安舒、平和。两个字合起来意思是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自是好事,但心态要平和,不可见利而忘义,如此方符合天地之道。《黄帝内经》虽为医书,却是导人入圣人之道,从大处着眼,细微处着手,由治身继而治心,故为医中经典。
春时耕耘,可视为共同创业,此时戒惰;秋时收获,可视为利益分配,最戒贪念。秋分这天在秋季90天的中间,此日阴阳平衡,不偏不倚,所以叫“秋分”。人心亦要如此,利益当前,不失偏颇。成语中的“平分秋色”未尝没有劝诫人们心平戒贪的意思。然而,这是世间法的心平,并不是六祖说的“心平”。
佛陀涅槃前嘱咐大家要“以戒为师”。他说的最后一部经典中道: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意为戒律)。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遗教经》
六祖惠能“无相颂”的首句即是“心平何劳持戒”,是否有问题呢?结论是:没有问题。因为六祖是在另一个平面谈心平。
佛门之戒,其根本是戒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五毒未戒,佛道不成;五毒不生,其心自平。六祖惠能是在这出世间法的层面谈“心平”,所以既已心平,确实无劳持戒了。下一句的“行直何用修禅”同理,也需在出世间法的层面去理解。这里不再赘言。
其实,即使我们在世间法的层面来理解这个偈颂并依法去做,也是极好的事,虽不得见性,终不失人天福报。在某种意义上,对普通人用处更大。或许这就是古人说“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灯读《坛经》”的原因吧。
在这“昼夜两分长”的日子里,随着大自然的阴阳平衡,让我们先在世间法的层面做到心平气和,淡看得失;再努力制服烦恼,继而根除烦恼,在出世间法的层面做到惠能说的“心平”。
秋分,以平为期!
小贴士:
此季衣忌过厚,食忌过寒,情忌过激。适宜茶品:乌龙茶当令,四大乌龙各有益处,凤凰单丛与隔年武夷岩茶尤佳。各类老茶茶性平和,宜晚饭后饮用,安神益中,老人饮之尤佳。——《好好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