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专稿】《托起明天的太阳》成功献演
http://www.sta.edu.cn:8080/xjxy/upload/10949/2.jpg
10月11日晚7点30分,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上演了来自复旦大学复旦剧社参加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的参赛作品《托起明天的太阳》。该戏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为背景,讲述了复旦大学三位研究生到宁夏支教的故事。他们怀着改变山区落后教育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宁夏,在目睹了很多无奈的现实、经历了种种苦难之后,他们更真切地了解了宁夏人,感受到了大西北人的之气和坚韧。在对宁夏师生由同情转为敬佩的同时,三个支教生的人生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记者在与剧组同学交流时了解到,这出戏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上海演出了,演员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批演员了。早在2003年,该戏就在上海各大高校巡演了20余场,为国家宣传开发西部,号召青年学生投身西部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他们还在共青团中央的安排下赴北京清华大学演出,盛况空前。令人感动的是,剧组里的演员中就有曾身体力行赴宁夏支教一年的同学,他感言正是这出戏令他义无反顾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迄今,复旦大学已经成功地选拔了十批学生赴宁夏西吉南部山区开展支教和扶贫工作,成为了上海高校学生赴西部支教的一个缩影。
演出的感染力很强,在巨大的黄土地的景片下上演我们所难以想象的贫困与艰苦。那里距离我们十分的遥远但是却又那么地真实。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恶劣自然环境里,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演员们的表演很质朴,但正是这种带有着西北粗粝的黄土地气息的表演感染了全场的观众,到动情处忍不住落下热泪。
本次演出的演员来自复旦大学各院系,无论是从刚入学的新生还是研究生各个年级都有同学参加了演出。可能对于绝大多数的人能够在一生中有幸参来到西北参加支教工作只是一个梦想,但是从青年志愿者计划里体现出的这种乐于付出、尊重他人、关爱坚守的精神却时时处处感动着我们。愿这种精神不但能托起明天的太阳,同样能托起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太阳。(图文/郑毅 )
【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专稿】《西泠守望》10日晚完美落幕
随着校园戏剧节的展开,各大高校的戏剧作品展演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10日晚,由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参演的话剧《西泠守望》经过3个月的紧张排练,昨晚在端钧剧场成功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戏剧大餐。
整场演出气氛十分热烈,《西泠守望》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的戏剧小组,在没有太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大家彼此不断了解、沟通,通过“守望”这一主题,将大家融合在一起,最终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故事。整个演出节奏紧凑,电影、电视剧中大家熟识的一些流行语,被巧妙地贯穿其中,让观众不断爆出惊喜的笑声。剧中“阿六”的形象更是让大家印象深刻,滑稽的表演,多变的声音,以及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大家不禁为之赞叹。这位同学不仅饰演“阿六”,而且同时饰演“县令”这一角色。演出结束后,记者在采访这位同学时,他这样说道:“导演跟我说这个戏成也阿六,败也阿六,阿六的形象是这个戏的一个亮点,排练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我演阿六还是我演县令,还是阿六演县令?经过思考,在排练的时候,我突然找到了感觉,可以非常明确地把这两者区分开来,所以,今天晚上的演出我比较满意。”
演出以戏中戏的方式结尾,引发了观众对“守望”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守望,守望那些值得自己永远珍藏的东西。
本次演出是师生同台演出,他们分别来自主持和编导系,从投入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戏剧艺术的热爱,这同样是一种守望,让我们一起去守望青春、守望热情、守望理想!(图/郑毅
文/李宗禹 )
【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专稿】《青春飞扬》来自四川的坚强
10月9日晚19时30分,由四川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选送参加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的参赛作品《青春飞扬》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热力上演。这个来自震区的团队特别在开场感谢全国人民对大地震的关注和帮助。
该剧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讲述了四名大学女生为了体验社会生活,在同学王文辉的介绍下分别来到四个家庭担任家教。但是这个想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她们遇到重重困难,还是纯粹的学生生活快乐幸福。但是四个女孩并没有放弃,她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坚强和决心,重新回到了各自的家教岗位上。在她们的努力下,她们赢得了来自各自家庭的信任。
舞台上,演员表演感情充沛,十分投入,充满生活气息,质朴而感人。虽然演出的是短暂的,但是观众从这个作品中感受到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强是无限的。让我们祝福《青春飞扬》,也希望这种感人的青春活力感染我们的生活。(图/汪德生
文/汪德生 郑毅 )
图为演出剧照
图为演出剧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