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呆兄问答录

(2011-01-26 19:26:06)
标签:

股票

分类: 宏观/行业

dawnsuncn2011-01-24 11:32:45 [举报]


呆兄现在会考虑出手***吗?

博主回复:2011-01-24 14:38:45

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是否被低估,我认为是被低估的,B股整体被低估吗?没有,甚至是处于高估区间的,现在建议出手吗?不太建议,因为我认为一致的低估是由于市场对其长期成长性缺乏了解,即我愿意为其未来成长支付更多,但市场或许不乐意,宏观方面,通胀并未见顶,无论央行是否进一步紧缩(应该还会紧缩的,只不过紧缩力度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悲观,人治政策,希望通过出乎意外的心理压力来控制通胀预期而非实际大幅的货币紧缩来控制通胀,因为实际的大幅紧缩我们经济体承受不了),市场预期在哪里,不可能有太好的表现的。
在等等或许可以考虑小幅买入,当然前提是通胀不恶化,通胀恶化的话人治政策将失效,央行将被迫大幅持续加息,否则通胀预期和通胀将自我循环,股市将重现08年的崩溃,甚至是资金最为青昧的房地产市场也将迎来大幅调整,所以不太建议现在出手,出手的性价比不太合适,赌对了可能有个小涨幅,赌错了将引来大调整。

 

影子武士2011-01-25 21:00:08 [举报]

呆兄,最近的同业拆借利率看着吓人,不知道是啥缘故啊。您觉得再次出现通胀恶化大幅紧缩的可能性现在看来大吗?08年会这么快再次重现?
 
博主回复:2011-01-26 09:46:26

今年信贷监管从银监会转移到央行了,感觉央行有点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来央行历来是主张紧缩的,紧缩对金融体系相对有利,二来央行旨在解决信贷超标的问题,采用先紧后松的策略,目前的信贷目标控制在6万亿,估计过几个月才把信贷目标放宽到7万亿,另外银监会也力压表外业务转表内,而通胀高企等于给央行尚方宝剑。最近的逆回购不知道是刻意为之(因为提准比较透明,逆回购比较隐蔽,有助于压制通胀预期)还是捅篓子后的补救,不过逆回购的利率很高(其中16天期逆回购利率约为7.3%,21天期逆回购则在7.67%附近),推高了拆借利率,短期内似乎看不到利率下降的迹象。
关键看通胀水平,通胀恶化的虽然管理层不乐意过度紧缩,但在通胀预期和通胀自我强化的背景下还是会紧缩的。08年重现有可能的,取决于中美对抗通胀的努力,我觉得政府对国内因素控制力比较强,比较不确定的大众商品。

 

影子武士2011-01-26 10:39:10 [举报]

请问呆兄,为什么说逆回购像是补救行为呢?是央行觉得流动性回收过度了吗?可是这么高的逆回购利率也太夸张了吧,这个价格反映的是真实市场需求吗?老美现在担心的应该不是通胀吧,大宗商品的问题似乎正反映了中美经济热度的不同步,不知道能不能协调的好,虽然我是不太相信阴谋论的。

博主回复:2011-01-26 14:54:34

我说的就是这个逻辑,拆借利率反映了市场的资金紧张状态,如此夸张的利率说明央行过度紧缩了,发现分析家老是把M2增速过高拉出来说明货币的超发,但或许他们忽略一个问题,就是流动性和M2的流转速度有关,而这又和贷款年限有关,09年M2增长速度是很快,但大量是长期贷款基建类投资项目,其流转速度是相当慢的,这个无论是从定性的项目投放还是定量的银行信贷收支表都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央行从紧的态度可以理解,因为最终的信贷投放其实上是各部委一个讨价还价的结果,但过度的从紧或许会让央行砸自己的脚。
逆回购利率是真实的市场需求。
让老美维持美元强势和中国启动内需是一种相互的妥协,中美都是务实的商人,现在也有合作的氛围和基础,所以才出现超级友好的中美联合声明。
感觉到不太想去研究宏观,即便是我们现在有一定的宏观风险,即宏观成为现在的主要矛盾,但如我早先前所说中国的宏观经济表现为更多的波动以及更小的波动,关注宏观就不是一件性价比更好的事情,相对老外的宏观表现为更少的周期和更大的波动,性价比要好的多。做空宏观其实上是在和他有着强大短期周期调控能力的政府对着干,这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比如如果政府坚决调结构、推动资源价格改革,通胀铁定恶化,如果通胀恶化后政府强势紧缩,泡沫也铁定破,那么将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是政府旨在消化泡沫还不是刺破泡沫,通胀上来了调结构就缓缓,资源价格改革就压压,财政、税收就向日常消费品供给倾斜,通胀或许就不恶化了,即便是通胀高企,政府也不愿意过度紧缩,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是由于收入分配体制决定的,资金在不同领域紧缩的幅度是不同的,一点点紧缩对房地产可能根本不起什么作用,但是对民营企业或许就致命了,而民企是就业是根本,这是政府对房地产采取结构性信贷紧缩之根源,如此则泡泡不破,大的投资机会没有。或许还是回归企业自身,把企业研究透,计算好估值,即便是由于宏观问题出现大调整,但只要企业业绩确定性较强,则迟早还是会回来的。

 

影子武士2011-01-26 19:39:20 [举报]


呆兄的逻辑非常清晰,每次都能帮我理清思路。
第一种可能性,政府加大转型和调控力度使泡沫破裂,大机会,那么现在应该卖出了,否则大机会来了也没钱买,不过这种可能性看起来比较小,这就是为什么您说现在虽然不是买入的时候,但是否卖出却还不确定。
第二种可能性,走渐进式路线,软着陆,市场可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不死不活,需要耐心寻找目标和时机,这似乎也是最有可能的路径。
第三种可能性,政府希望走第二条路,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调控过度甚至失败,比如导致实体经济恶化等后果,那也许真的会出现失落的十年,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博主回复:2011-01-27 09:44:51

失落的十年应该不太可能,中国即便房地产泡沫破了也能在一、二年内复苏,日本失落的十年有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影响,但我认为主要是和其经济增长极限有关,日本GDP总量增长是有限,但经济结构其实变化还是很快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