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URMA-INDIA PIPELINE
ASSAM-BURMA-CHINA SECTION OF THE PETROLEUM LIFELINE
FROM THE CALCUTTA DOCKS TO CHINA'S FIGHTING ALLIES
There is no civilian counterpart for the world's longest
pipeline to China. It
is truly an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of this
war. It has not only
contributed largely to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the
North Burma Campaign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Ledo Road, but has been of
inestimable value to the fighting
forces in China. Every man who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building of this
petroleum lifeline, no matter his branch of service, can
be justly proud of the
accomplished work.
LT. GEN. DANIEL I. SULTAN,
USA
Commanding General, USF
IBT
Today,people could see some of pipeline from Calcutta, Assam via
Myitkyina, Bhamo,and Yunnan, China. The local natives used them as
telegraph poles or building materials. All of them are covered by
rusts, but they said us a great history without voice……

照片说明:美国工兵在密支那沿着铁路拍摄油管
一
战争期间,沿着史迪威公路,美国工兵铺设了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油管,从印度的加尔各答海港城市,沿着通往印度东北阿萨姆邦的铁道到达印度,然后再从这里进入缅北,从新平洋,密支那、八莫,然后进入云南,一直到昆明。
如今,这条油管的命运如何呢?
60年以后,我从这条油管的起点印度加尔各答一直到利多,然后再穿越缅北,到密支那、八莫、南坎,当然最后是云南和昆明。中间从利多到密支那是我的朋友印度人Arun拍摄的。
现在,经过仔细的调查,我认为,在印度到缅甸的整个史迪威公路上,我们的油管被印度人和缅甸人拆毁了用来做各种比如是电线杆这个的用途。进入云南以后,油管销声匿迹。再也在沿线找不到了。人们说,50-60年代的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大会战,美国人给我们的中印油管被用到了新疆了……

照片说明:这是在印度加尔各答街头。注意看电线杆,应该说都是我们的中印油管。左边这根粗一点的是“八英尺的油管”,中间黄色的是“六英尺的油管”。
中缅印输油管的故事
二战中缅印战区
作者:Ray O.
Howard军士
翻译:戈叔亚
生命输油管从加尔各答码头到中国前线的盟军手里
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到达中国的输油管没有民用的色彩。这是这场战争的一个真实的户外工程杰作。它不仅仅是成功地穿越缅北和利多公路并肩在一起,甚至送往中国前线的部队就非常有价值。许多人参加了这条输油管的建筑,不论是他服役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他最值得骄傲的工作。
美军司令官旦尼尔·索尔登(Daniel I.
Sultan)将军
导言
汽油滚滚而来的这条军事输油管是世界上最长的,直接从印度的加尔各答码头到达中国西部遥远的基地的士兵的手里。
自从日本人切断了滇缅公路这条通往中国的通道,需要汽油的坦克、汽车和飞机的用油就只能依赖风险很大的飞越驼峰的航线来运输了。自从看起来很难实现的伟大工程史迪威公路开通不久,这条输油管就从遥远的印度到达了中国,使其继续坚持抗战。
这条输油管的印度部分的故事过去已经说过了,但是无论是照片还是文字都是无法说清楚的……在酷热中挥汗如雨的人们拼命从油轮上卸货,和建设油站的终点站,这是给管道输油的巨大油库。
铺设6英寸的输油管到阿萨姆北部、然后操作终点站的油泵输送到遥远的缅北去打击日本人、还有修筑利多公路和打通陆路通向中国的通道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被讲述过了。
但是阿萨姆——缅甸——中国的这条线路一直因为军事机密的原因而被包裹着。只是因为现在,盟军反击日军的攻势不仅铺天盖地,而且大局已定,这个故事才被解密。
输油管本身就是那些热爱自己职责的士兵勇气和耐力的纪念碑,他们真实的故事。他们的工作没有公开或者没有得到外界的承认,他们创造了几乎是不可能的记录。

照片说明:加尔各答街头。车夫后面有一根电线杆,仍然是油管。这里在加尔各答拍摄了大量的电线杆,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在加尔各答,大部分电线杆都是战争期间的美国为援助中国提供的中印油管。
阿萨姆-缅甸-中国输油管
为数不多的油管工程师从美国飞来出现在了印度阿萨姆邦利多这个小集镇上,这是1943年10月的一个早上,刘易斯·A·皮克上校刚刚外出视察回来。
“输油管的工程必须马上开始,”他说,他已经考察过了可以把4英寸的油管铺设在铁路的旁边。为了把这个设想付诸实行,这个因为修筑了利多公路而获得了全世界的名声和中将军衔的人,又下令开始铺设世界上最长的军用输油管道——阿萨姆-缅甸-中国油管。
照片: 
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实现梦想的命运开始光顾Mitchel
Williams(Pfc一种军衔),那时他正在卸草,然后有人告诉他带着(take a five
man)到他服役的总部接受详细命令,并向在仓库里面的Bill Watson(S/Sgt.)和Fred
Cabell(T/5)报到。
在搬动这些钢管时,Williams和Watson以及Cabell长谈油管管道衔接的技术,在他们一直开始做这样普通的工作前,一切都还没有发生。
带着最大的燃烧的热情,他们投入战争,Williams决定了去从事这项铺设油管,用油泵去照亮苦难中的中国的工作。没有更多的仪式,他们就接到了“开始干吧!”的命令,他们就这样开始了用油管联结被封锁的中国的工作,这条管道要穿越世界上最困难的地形,条件非常艰难。
为了使输油管的军官Clark
Nickle上尉满意,Williams要做一个很好的工作,这就是把平板车上的钢管联结起来。每一天,都要求有更多的人员给他,不久,他有了将近一个排的人员和联结管道五英里的测试。

照片说明:这里仍然是加尔各答街头,注意照片中间和楼梯在一起的电线杆仍然是油管。
这些人的工作是非常特殊的,完全和第982总服务工程营的“D”连的工作一样,他们铺设了25英里了。来自第209战斗工程部队“A”连也加入了这个工作,两个连队的想蝗虫一样的士兵在另外一头工作,直到944年2月6日他们完成铺设到了71英里出。
输油管建筑初期,工具和物资供应都是额外的。甚至连扳手都没有,这样军火连用一英寸的钢管来制作扳手。买了一些印度斧头和铁铲还有从海上救护那里弄来一些钢缆用来做悬挂管道的吊绳索。
在2000英尺的钢缆和大量的3/4英寸绳索来到之前,这些未经过训练的工兵的工作是也差不多完成了。他们用手推车吧钢管运到了无法通行的深谷的丛林中,然后一捆一捆堆放着。
没有测量人员。两个工兵带着一些来自郭尔咯的土著民工,在比较容易到达的地方开路,通常就是路边,也尽可能找一些捷径。
就过去那些日子来看,工兵们建立的史迪威公路可以说是超级高速公路。将军学习正规军队卡车驾驶技术的中国学员司机驾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为管道工兵运来了物资。其实这些公路是徒有虚名,实际上就是人背肩扛运输过来的。
从加尔各答过来的6英寸的油管也开始修建,这样所有都是空运或者是在阿萨姆邦Digboi精炼厂由油料单位生产的油料。第一个军用油料站于1944年2月4日在利多公路零公里处建立,第一批通过油管运来的卡车用油是在48公里处的Loglari油站。

照片说明:这是我们在利多附近的一个茶园种植园拍摄的照片。注意照片右侧人的后面有一根用中印油管做的电线杆。照片右侧的电线杆是铁轨。这是因为原来加尔各答到利多用来运输茶叶木料媒体的米规无法满足运输战争物资,美军就改为标准轨道。米规当然就废弃了。
这时,第699,第706和第775石油工程连到达了利多,负责输油管的建筑。他们没有卡车、焊接设备或者其他重型设备,因为这些都还没有运到这个战区,这样工兵们被迫从利多公路工程单位可以借到的工具工作。他们随身带着一些小型的工具,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些工具远远不能解决在这样山区丛林地形上所遇到的困难。首先就是这些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的油管工兵完全要依靠他们自己专业才能是的这个工程快速进展。
运输也是最大的麻烦事情。卡车满负荷在这样的山路上奔跑折旧速度惊人的快。一套刹车系统最多使用一个月就彻底不行了,而刹车片很难得到。说到公路,以其说是公路,那还不如说是丛林小道,但是运输油管的卡车司机知道,满载着货物在利多公路上来来往往,车轮还是要接触地面。而机械动力不很难保持转动,一辆卡车跑不了几个小时就要抛锚。
照片:
照片说明:这里仍然是加尔各答街头,注意照片右侧有一根电线杆,也是中印油管。
铺设油管的工作最至关重要的就是工作白天黑夜都不能停下来。5月19日,第一批航空汽油通过输油管到达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平洋机场,但是工兵没有停下来。另外一个机场是在Tingkawk
Sakan前进基地附件建立,在机场开放之前,输油管必须同时到达。
缅甸可怕漫长的雨季五月就来到了,但是工程的进度还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在新平洋和Tingkawk之间,公路工兵还在奋力完成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他们在雨季真正到来前必须通过13英里的沼泽否则这里就是一个内陆海洋。一条公路的防洪堤坝需要建筑,但是交通压力非常繁重,油管工兵无法独自使用公路。
不过,他们得到了一个特别的优先工作的权利,那就是在晚上工作来使用公路,他们把油管放到卡车上慢慢通过桥梁,然后扛着通过齐腰深的泥水。用小船进行管道的对接,然后沉入沼泽里面。当12月份洪水退去后,管道就铺设在干燥的地面上,原来这样的工作只能在正常的条件下进行,但是这样的时间很少又很零碎。
第一批运到Tingkawk路线上的燃料必须优先分给公路工兵。汽油和柴油到达那里是6月10日,但是40%的运油车卡在了这个堤坝上了。到了6月17日,100%的辛烷航空物料必须直接分给前线每一个机场的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使用。
驱赶日本人出缅北的战役一直激烈地进行着,燃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此,第778、779和780汽油工程分配连授命和第一条输油管平行再铺设第二条管道。
油管的铺设总是尽快完成,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受过训练的工兵。8月初,第776汽油工程连也到达了阿萨姆,并马上赶到了Warazup,在那里另外一个机场正在修建。
不久,为在印度的B-29重型轰炸机修建机场有辉煌记录的第709汽油设施工程连奉命赶到Warazup接受工程任务。他们对铺设加尔各答过来的6英寸油管的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
在这里,油管进入了孟拱河谷,这里的丛林植被据说是缅北最茂密的地区。连续45天的雨季仍然没有停止,管道工兵每天工作12小时,衣服几乎就没有干过。只有很少数的人可以享受在干燥的床上休息。那时能否让设备工具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就成为了最大的难题。在这里淤泥和大雨中拥有一双连续十天可以穿着干沉重工作的军用鞋就是一个生活的奢望。因为一双丛林皮鞋最多只能使用一个星期。衣服在防水袋里面都发霉了。最后根本无法再防水了,但是这些都没有妨碍工兵们再雨季工作。
雨季的持续和丛林昆虫对人们的身体开始伤害。疟疾、痢疾和斑疹伤寒症使得继续工作的工兵很多都病倒了。使用疟疾平治疗和对疟疾的严格控制变得非常迫切,这样疟疾开始下降,现在这些疾病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了。人体内的维他命不足时因为阳光照射不足,新鲜肉类也不足,每天发一定量的维他命来弥补蔬菜的不足。
水蛭不断骚扰工兵成为了最讨厌的事情。只要一个人在丛林里走一会儿,这样的小虫子马上成群结队向他扑过来。那个时候有一个笑话就是说医生用这些吸血的动物来为病人输血。
还有蛇和野兽的故事都是传说,但是输油管工兵遭到伤害却没有记录。只有一些人为了解闷,记录了一些老虎和巨蟒被打死的故事。缅北有大量的鹿,人们在食堂常常吃到鹿肉。

照片:通过丛林时大部分油管就是铺设在地面上,和史迪威公路平行。
在受过训练的工兵接管了工作不久,印度的先遣部队也来和他们共同工作。印度士兵很聪明,他们非常适应丛林的工作对美国人很有帮助。他们首先把油管的路线搞好,然后把油管和物资运到沼泽和丛林里面来,如果补充一些有技术的工人,他们可以完全从事这个工程。假设没有印度士兵,输油管仍然要铺设,但是美国工兵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和物资供应站的密支那的战斗在8月3日结束,九天第775(EPD)连就要飞来这个密支那机场来完成20英里的为航空油的铺设工作。
由神话般的梅里美的劫掠者,战斗工兵部队和美国人训练的中国士兵收复了密支那,使得缅北战役进入了最后阶段。形势非常有利,在公路完成前,机场还要扩展。大量的柴油和航空油突然
紧缺,临时的输油管的建设成为了解决这个燃料奇缺的最好的办法。
在汽油到达Warazup之前,工兵开始了通往加迈和孟拱的临时输油管铺设的工程,同时还有密支那和Warazup。但是敌人在Warazup破坏了路线,炸弹破坏。
在Warazup和加迈仅仅只有战斗的痕迹存在,根本无法通行。路上有4-5英寸的水淹没着。拖拉机拉着油管车在淤泥中挣扎,只有平底船和冲锋舟才能运输物资。还有大象也可以用,但是长距离的运输这些被证明并不满意,本地劳工也不能完成工作。
油泵和油管由平底船送到了加迈,在那里由两个美国车辆和修复的日本卡车可以使用。在一些地方油管铺设在干燥的地面上有600英尺,淤泥路面也是这样。
在洪水高潮期间,渡过孟拱河需要700英尺的水下焊接管道。我们弄到了5000英尺日本人抛弃的电缆线,就可以通过洪水到达一棵树旁边的一个工程滑车,这里是干燥的地方,一辆卡车可以拉着管道通过。当洪水退去后,我们发现只有70英尺的管道是不够的。
按照计划柴油到达密支那的那一天,不久含量100的辛烷汽油按照每天200,000加仑的流量输入储藏罐里面。
当临时的输油管铺设时,其他工兵开始铺设永久性的双向输油管,是和到密支那的公路平行铺设的。他们的工作结束后,那么在公路还没有完成前,油管就可以工作输油了。
铺设油管时,从来就没有停顿下来,在油管向密支那铺设时,其他工兵开始又把油管向八莫延伸。有一个工兵部队在新占领的八莫机场不几天就开始从货运飞机上卸油管,,开始工作了。日本在八莫的据点被拿下三天后,在八莫的POL已经开始用卡车分发汽油了,工兵把油管穿过这个城市继续向中国延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