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博客这种累人的事情,还真是要咬牙坚持的,就像锻炼身体一样,一旦某段时间偷懒,便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那天去听龙湖地产的课程,虽然是周六周日,但是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这天气这么暴热,也就能够呆在家里玩玩电脑看看书而已,如果能得到大师们的指引,学到一丁半点,也是很有成就的事情,再说地点离家很近,完全没有加班的感觉,中午还可以溜回家睡个午觉,一点也不耽误周末的重要感觉。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准确地说这老师讲的很一般,于是听了一小段后,周边便有人抱怨说: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我是思量这老师为何讲得让人失去兴趣,是因为理论太多,而实践案例太少,不知道是实践案例会泄露该公司的内部秘密,还是老师本人不擅长引入案例来作为补充,所以骨架很结实,但皮肉有点少,这就是这堂课的整体印象。
但是且慢,不要马上把这2天的课,几千元的课程描述为不值得一听,绝对还是值得一听的,起码我总是能得到很多感悟,也许我本人喜欢感悟,即使不是为了干巴巴专业的事情,就从那老师平淡的叙述中,其实也能看出一个企业的之所以光辉的灿烂点,还有那里面隐藏的很多人的绚烂人生。即使只是从人生的角度所得到的感悟来看,这样的课也总是值得上一上的。
也许随着年龄的增加,我本人会开始反感有些人随便给他人贴负面标签的方式,说什么不怎么样,如果我,又怎么怎么样,会好很多。我认为这完全是吹牛,现在别人随便讲一堂课有本事拿走数万元的授课费,你若只有能力站在台下听课还是多多感悟一点更好。至今我们若没有能力站在这样的讲台上,就还是谦虚一点听听看上去波澜不惊的那些人,是如何能成为日后叱咤风云的大佬的。不断有人偷偷逃课溜出去,到底是什么值得一听呢,难道指望导师们用金手指随便指点一点,便也给我们画出不一番的灿烂人生?我一直认为如果一本书数百页,即使只有一句话对你有用,启发到了你,或者让你会心一笑,这本书就没有白看,所以我觉得这样的课程,即使只有一件事情启发到了你,那就是没有白上。
有一个很普通的工程幻灯片,当然只是台下的我们看起来普通,无外乎就是工程开工到最后竣工的一些片段,闪回上面的一些管理者的面容,但是我知道作为其中之一的那个导师内心非常地激动,他之所以成为现在的年薪数百万的他,那个普通的片段一定带他回到了某年某个灿烂奋斗时期,他在那里成长,他在那里奋斗,他在那里崛起,当年的那些小兵们,现在都成为了这个公司的中流砥柱了,他是十足应该欣慰。我呢,看到这样与我毫不相关的片段的时候微微笑了一下,那些貌似平淡的波澜不惊生活里面,有谁知道其实也暗藏了多少波涛汹涌的细节和故事?别人不知,并非我们自己未曾经历,或者已经忘记。那些过去的记忆永远在内心深处,让自己对自己微笑。有回忆有记忆的人生,会是多么丰满!
二、完善的组织结构保证强大目标体系得以贯彻
这个公司强大的组织体系让我等非常叹服。矩阵似的从上到下的职能关系体系,从左到右的行政关系体系,横向和纵向涵盖多方面的管理节点,他们对每个人的要求并不是做一枚钉子,深深扎入自己的岗位,而是要求做一个齿轮,当这个齿轮转动起来的时候,其啮合的功能能带动其他齿轮一起运作,因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强大的公司和体系结构。而且他们的计划是从高层高瞻远瞩做出来的,一层层向下分解,分解到最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具体内容是什么。展示有一个小文员的计划,她为某一件报批事情做的计划小分解图,简直详细到了每个半天该怎么操作,而完成该工作其前提条件和后续的工作又该是怎么样的,别人将会如何做,她该如何配合或者应对。这简直震撼到了我,一个最低级别的员工都能这么具体的操作自己的工作,那么她的上级和上上级的工作又该是怎么样的条理和有序!这样的公司一定会是强大的!因为从公司层面上来说,具体的目标有具体的作为,不仅仅是因为能看清任务而让自己有坚定感,更是让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存在感和充实感,我们在生活中也知道,当我们穷极无聊的时候,并非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什么重大的调整,而只是因为,在那个时期,我们失去了方向,我们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就像迷失方向的苍蝇,在玻璃瓶子里打转。所以对于我们普通的人生来说,我们需要有目标,我们需要有追求,然后我们需要有计划,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五台山的修行的道士。制定计划,让我们知道我们每天活着是要求干什么,将会有什么明显或者潜在的收获,这会让我们充满被需求的力量并兴致勃勃。因为人是通过被人,被社会需要而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的。
为什么要做完善的分层计划并分解这些计划,这当然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事先控制。导师说,按照他们的统计,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时候控制能解决问题的比例分别在60%,30%和10%。可见事先控制是无比重要的,比如要把地基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彻底扼杀掉,等到建造的时候发现墙体出现裂缝再对基础进行补救调整?更不能等它交房后已经漏水了再开始修补已经无法挽救了。比如他们在青岛这样的地区,因为气候情况,风向,空气湿度等等会对材料造成一定的腐蚀,所以在前期阶段就制定了与内陆地区选择差别很多的建造材料,钢筋保温材料和门窗等等方面,避免了后期对于产品的修补所浪费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可能造成的品牌损失。因为即使制定完善计划以后不能以后做到100%的有效执行,但是在那条清晰的线路上,因为每个节点的前置条件已经被预计到,自然也会估算其难度,所以会相对心中有数,而不会做出那些根本无法执行的空洞无效的计划来。
三、执行的完美依靠的而是同路人的携手共进
做了计划当然再重要的就是执行了。计划固然重要,不执行就变成一段时期的空谈了,之后的计划便无从说起。作为建设方,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投资者来保证建造线,监督线,配合线的整个体系中的每一条线都是有序进行。我记得导师说的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好的合作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选出来的。为了让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司其职,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建设方在之前会有严格的选择体系来选择合格的供方单位,只有当最合适条件的单位选择出来以后,管理就变成其实最简单的事情了。因为一条完整的流水线它已经无需花大力气进行调整就会制造出美好的产品出来。这点还真值得那些总是靠社会关系,靠价低者得的公司好好想一想了。为什么别人能造出完美的产品,不是靠好运气偶然得到的。则一点也说明,只有符合那些本公司价值体系的公司才有可能获选进入供方目录名单,他们每一年多方面严格的考核更是将这个选择坚定有力地贯彻了下去。这点却又让我想到找对象结婚,为什么有些人的婚姻无法维系下来,说起来细细碎碎的,其实终极原因就是价值观不匹配。那些和睦的长久的感情关系,无一不是互相的价值观适应和匹配以后出现的效果。
有一点也让我觉得有趣,他们把供方叫做同路人,并非以我们常用的甲方乙方这样带来明显排位的称呼来定义,没错,这点是让我觉得有点新奇。同路人的概念很温馨,是一起走在地产开发建设大道上的同仁们,不是我指挥你,你听命我的关系,而是我们携手共进的关系,这个称呼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听起来很温暖,他们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还有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等等都叫做同路人,制定了专门的同路人考察和管理体系等等。不同的称呼带给人的感觉是很不同的,我记得很多女性抱怨未婚之前他会把你叫做宝宝丫头小妞之类可爱的称呼,等后来就直呼其名了。这里面的变化无疑带了情感上的变迁,会让受方内心产生不同的变化,甚至会觉得失落。我听说一个案例,某同级本来叫一男性部门经理叫另外一部门经理为某某姐姐,这个某某姐姐也很乐意在这个温暖的称呼下面帮他做事,后来这个男的做了女的上司便直呼其名,这某某姐姐内心落差很大,一下子内心极其不平衡,认为对方抛弃了长期合作的那种亲密的工作关系而成为一个冷冰冰的工作性质了,于是内心产生抵触,多次在明里反对他的决议在背后诋毁他的作为。所以人的内心是多么微妙,比如淘宝的亲的称呼,不是在很大程度上嗖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吗?因为我们都知道,称呼表面上是小事,内心蕴藏的情感和态度才是大事。
很多人看过他们的产品,惊叹于他们的精致却又有不可思议的低成本。导师也解释了他们低成本的原因,他们在前期的设计上会非常好的考虑因地制宜,这个地不仅仅是地形地势等,很多时候还有地区等,那些差异性的因素要重点考虑,尽量减少最影响造价的地下建造成本和后期的维护成本。而在建筑的材料的运用上,会大量运用可以达到设计效果而价格低廉得多的相似产品。这一点也正是靠非常详尽的供方选择体系而做到的战略合作低成本,每个人都能得到快进快出的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懂得良好的合作会带来长期合作和利益关系的准则。因此一个人做成一些大事情,靠他个人的能力是很艰难的,一定得依靠他的社会关系共同产生的力量。所以无容置疑,社会关系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一个人只是一张网上的节点,只有把这些节点组成一张网络,才能捕捉那些大鱼。
导师总结同路人,其实可师可敌可友,从对专业技术的掌控能力来说,那些同路人都是我们的建设方的老师,而从某些具体利益上来说,我们也处于相对的一方,而在完成合作的方面,大家又彼此是朋友关系。其实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直处于博弈状态,而是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在这个最佳的状态下,完全可以做到共赢共生的关系。所以,怎么样看待你的同路人,或者怎么样看到你的情感婚姻关系的那个人一样,这原理或者都是相通的。
四、不断总结和学习的能力奠定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石并伸开翅膀
他们还有一个让我们不得不叹服的就是总结和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哪个级别的总结,经过一番讨论和审定后,可以作为经验让所有公司的人共享,从项目公司到区域公司然后再到总公司,这样好经验便会大家一起学习之,而缺漏的地方则会有效避免。很多公司就会犯一些一而再的错误就是因为缺乏总结的习惯和推广执行方案力度吧。我们所有人不是都应该自审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吗,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深处,哪些是有益的,那些是无良的,经过帅选后,便可以理性地享受这些成果。所以经历的事情其实都是有益的,因为好的会带来一些成就的美好感受,但是坏的经历它至少提醒了我们让我们吃一堑长一智吧。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人生来说显而易见都是极其需要的,总结的过程中不仅仅会发现系统中缺漏的地方,想方设法改良之,也会主动得到提示补充不足之处。所以有总结并反省的公司是好公司,能传承下去的就是发展迅速的优秀公司,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哪里有从不总结反省自己的人能成为一个优异而充满魅力的人呢?
这堂课,两天的内容当然有很多,大佬之所以成为为大佬,行业带头羊只所以称为头羊,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听完课后让我感触更为深刻:无论人还是公司,成功不是随便得来的。无论一个什么样的导师,他只可能是某个人,而不是某个神仙,他会打开一扇门,让那些光亮照射进来,让后让你自己追寻这那束光去寻找,去拓展。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吧。后来一次听课,我又遇到了一个以前的同僚,他也给我类似的光亮的比喻。看来,那些对于光亮的比喻,也许是我们对于人世间希望的最合适的感受吧。
神也一样,他带给我们光,我们看见或者没看见,其实光一直就在那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