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性的盲区

(2008-01-24 12:0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曼发议论
     昨天开会,杭州的设计师做成都的某个楼盘规划,但是老总对那个方案很不满意,原因就是连最基本的经济指标都达不到,这对于老总来说,就是活生生的钱的流失。设计师解释说,他是按照他认为的合适的舒适或者奢华的标准来做这个设计的,考虑的因素很多,所以就觉得按照成都官方提出的要求这是达不到的。
 
    这时候一个成都来的设计师说,为成都做设计,不能按照杭州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对舒适的要求和我们这边的地区完全不等同,比如他们不要求建筑的朝向,也不太要求日照时间等等。在他们看来的很舒适的设计,在我们这里几乎难以得到认同,认为那种标准实在不可思议。所以,不要用我们这里的标准去套,你最终为谁服务,只要对方满意就可以了,不要老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合适度。即使我们认为糟糕,如果当地人认同,这也是个优秀的方案。
 
    还举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个建筑师朋友和另2个朋友一起去炒房,建筑师从自己的专业角度,看那些房子都烂不可烂,说这样的房子怎么可能卖得出去,这样的房子怎么可能有升值空间?于是他犹豫着没有出手,那2个朋友完全是外行,在他们眼里,房子就是房子而已,一下手就买了好几套。两年过去,那两个朋友买的房产暴涨3倍。建筑师这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我把这种定义为技术性的盲区。不管是自己认为好才是好,还是自己认为不好那一定是不好,都是典型地陷入了一种盲区。其实很多东西都是相对性的,技术上的绝对判断让我们陷入到了这种盲区。
 
    就说炒股吧,某种股票,从它的技术参数,图形参数看来就是一定要大涨的,你若买进,也许还遭遇到若干个跌停板。还有一些股票,业绩不过如此,政策也不过如此,图形参数也不过如此,却暴涨也没商量。中国的股票,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技术层面上可以看到本质的。所以如果盲目只相信参数,无疑也会陷入到技术性的盲区里面。
 
    在专业论坛上也好,在规范的解释冲突中也好,就某技术问题来说,都有不少的可以争吵可以协商的空间,所以技术和文艺也越来越有相似之处了,条条道路通罗马,即使技术上的刚性特点,那也不是完全没有变动的空间的。除此以外,技术,现今远远不只是单纯的技术的问题,与太多客观因素均息息相关,因此出现了技术的机动性。
 
    所以,做人不能太拗。做个技术人员也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真是人精
后一篇:定位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