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爱似海

(2022-11-10 18:14:09)
标签:

情感

分类: 历史文化
     母爱似海(2008-03-24草稿)
        张正义

    人到了一定年龄,尤其是有过生命历练的人最容易怀旧,会倍加珍惜生命,珍惜亲情。如果问我此时最怀念的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我的母亲。
    转眼间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八年了。时间越长远,对母亲的思念越深切。八年来,我总期盼着能做一个梦,在梦里与她老人家见上一面,说上哪怕是最简单地一两句话,也算是我对她思念的一点儿满足和回报。闭上眼睛,根本看不到她生病时的一点影子,映入我眼帘的总是她健在时的音容笑貌,这时,我才坚信:母亲确实不愿打扰我,安安静静地走了。我,欲哭无泪!
    我的家庭很特殊,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普通家庭的一个缩影。父辈亲弟兄五个,就留下我一个单根独苗。母亲38岁才生下我们张家唯一的宝贝男孩,母亲对我的娇惯毋庸赘言。
    当我挎上母亲亲自为我缝制的书包第一次踏上去学校上学的路时,还不十分明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话有多深的含义。为了让我能跑动3里以外的上小学的路,母亲直到我8岁才让我去上学。为了供我上学,母亲徒步离家八里地以外的街上、四里地的许南公路边卖桃。因为想要个好一点的价钱,老早就蹲在竹篮前熬得日错午,也没卖出一个桃,又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口干舌渴也舍不得吃一个桃,回到家里把桃保好鲜,等第二天再出去卖。除此之外,她还卖过李梅、香椿叶、家兔皮等。记得我上小四时,语文课本被一个学习成绩差又爱嫉妒别人的同学偷走扔掉了。为了不致影响我学习,母亲循着往西的路问遍了所有有小学的地方,终于在一个叫张庄小学里找到了一本语文课本。
    在对待我上学的问题上,我的父母态度截然不同。父亲为了使他辛辛苦苦学了六年,得到师傅正儿八经真传的木匠手艺不致失传,他一有时间就给我介绍什么木材适合做什么家具。像核桃木作棒槌,枣木作耙,还告诉我“香椿木做锄把,越溜越光”……向我灌输好多木匠活的常识性东西。他对我说:“上了学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男女厕所就行了。学到一门好的手艺,一辈子就有了立身的衣饭。”可我就是听不进去,父亲哀叹道:“唉!我的手艺恐怕到你那里会失传的,真可惜呀!”父亲的主张受到母亲的坚决反对,她说“你祖辈三代是睁眼瞎,还没吃够那些苦头?只要孩子愿意学习,家里揭砖卖瓦也要供应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供不起三个孩子上学,家里姐姐和妹妹初中没毕业都中途辍学,母亲直到60多岁还下地干活。我能得以从小学一直上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应该感谢我母亲的全力支持、供应和姐姐妹妹为此作出的牺牲。
    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下军棋,打扑克,象棋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马别腿”。母亲因为有过她家我外爷来老千牌把三座染坊输掉两座、三个舅舅长过了墙还没找到媳妇、本来不错的家境开始走向破落的悲惨经历,只要看到我下棋,她都认为那是在来赌,趁你不防备,抓起一两个棋子就走,让我下不成棋。有时我爬树已经能爬老高了,又让她连喊带拽给拽下来。我小时候尤其是三岁前肯生病。有一次我得了惊风,俗话说:“慢惊风急死大夫,紧惊风吓死爹娘”,母亲三天三夜守候在我跟前,为我担惊受怕。75年发大水,我又生了一场大病,十多天腹泻不止。因拉脱了水,身上没一把劲。一天天消瘦。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大声哭道:“俺张家就这一个娃儿呀,你有个啥好歹,我可怎么活呀!”母亲背着十多岁的我跑遍了周围几乎所有的药铺,还是治不好我的病。踏破铁鞋,最后还是找到后庄里一位姓吴的老中医,给我诊断说是由于我食用了发水后被牲畜粪便污染的井水而得了钩端螺旋体这种病,开了两毛钱的中药,说了一个下蛋红薯母加红糖熬水喝的偏方,两三天后我的病就完全康复了。
    有一次在麦地收麦,我因为不听父亲的话,父亲抡起家里抬柴火用的大杠子美美地揍了我一顿。有人打,总会有人护。母亲抱着被打得不会动弹的我,对我父亲大声呵斥道:“娃儿真的有个啥好歹,我给你没完!”自此以后,父亲再也不敢这样打我了。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永远是我遮风避雨的“保护伞”。
    在那“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年代里,每想起吃红薯面馍一嘴咬下去四个牙印,“咕噜噜”往上翻酸水时,我恨透了红薯,到现在不吃也不去想它。那时候我对此别无选择,只要求熬苞谷糁时不放红薯,吃红薯要蒸着吃。每次放学回家,我一掀锅盖,看到苞谷糁里放红薯,就把锅盖狠狠往下一按,背起书包起来就走,以示抗议。母亲赶紧撵在后边跟我说好话:“娃儿,先凑乎着喝完这次,下次咱不这样做饭好吗?”家里小麦面很少,经常吃黄豆面和一点点儿小麦面,擀出的面条下锅一煮就糟。有天傍晚我又嘟噜起来黄豆面条擀的不好喝,母亲说:“娃儿啦,你就别再埋怨妈啦。你看我这右手无名指蜷不回来好长时间啦。每到傍黑都是这样。”我哪里知道这是她将要患脑溢血的先兆啊!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后悔不该这样对待我亲爱的母亲呀!
    母亲不识字,但她会心算,十六两称玩得很熟练,与十两称换算丝毫不差。用升子挖粮食要多要少一挖准。她还是个细心人。家里凡是写有字、盖有印戳的纸,哪怕再小她都舍不得扔,都要等我回家鉴定一下,确实没有保存价值的,才把它扔掉。75年的年终生产队里公布各家各户收成时,她与在生产队里当会计的前院我一家的叔理论说:“往年算的都对,今年说什么俺也算是余粮户了,应该是余七毛钱!”我叔就拨算盘珠,我母亲心算,与他一笔一笔地核对了两遍,最后我叔说我母亲算的是对的。我家五口人中三口人干活还年年缺粮,妹妹因为我说她是黑户,没她的口粮不知哭过多少场。今年终于翻身成为余了七毛钱的余粮户,真是扬眉吐气呀!我父辈亲弟兄五个,五叔是59年西藏平叛时牺牲在西藏的烈士。自他牺牲后,我家一直享受一般烈属待遇。61年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一直保存在她的花捻篰箩里。85年我从《半月谈》杂志上看到关于烈士养亲优抚待遇的有关规定,找到县民政局,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才换发了新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从此之后才享受烈士养亲有关待遇,直到我母亲去世。前面应该享受相关待遇的26年就不给再说了。  

    86年我大学毕业分配之前回了趟家,母亲问我分配哪儿了,我一说分配单位和地点,她只说了一句话:“离家恁远!”此时的我完全明白“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深刻含义,安慰母亲说:“我也大了,该为家里操点心了。现在前头的路是黑的,事在人为。你供我上学不就是想让咱的家景比以前好一点儿吗?”母亲就不再说什么了,半晌无语。我知道此时是“大爱无言!”86年7月6日毕业分配当天,我就带着毕业生的“五大关系”到分配单位报到。7月28日我第一次回家探亲时。刚到院里,第一个看到的是患肺心病的我父亲一边抹泪,一边说:“你这一病倒,我可咋办呀!”母亲躺在院里那棵大椿树凉荫下的席子上输水。她一看到我就“哇……”地哭了,她说:“娃儿啦,你可回来了,你还知道回来呀!妈还想着见不到你了呢”。后来才知道是那天年龄61岁的母亲还在下地往棉花地里打了一上午农药,在给人家送花筒回来的路上突发脑溢血,由于农村医疗条件所限,给当成了脑血栓治疗,一直降压降压,本来手脚还会动,给治成了那个样子。在单位里由于我刚参加工作,没人认识我,家里拍了三封加急电报,直到我请假回来我也没见到。现在想来,如果不是亲情感应,也说不定这次回来就是我和母亲的诀别,甚至连最后一面也难以见上。
    我自从上高中离开家,一般到了星期五下午才回家拿点东西,第二天上午就匆匆返校。每到星期五下午,母亲总在房后西北角向远处张望,盼望着我回家。参加工作后更是很少回家,尤其是91年到2000年我具体负责组织人事工作后,由于人手少,业务量大,总共回去了三趟家。母亲多有姐姐和妹妹两家照顾。母亲生病后,经常拄着椅子近距离地走动,累了就坐在椅子上歇歇。每当邻居问起我,她总是说:“娃儿工作忙,没啥事一般不去打扰他,好让他在单位安心工作。”2000年5月18日上午听到母亲病危的消息,我就带爱人和女儿匆匆往家赶,就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她连和我见最后一面的福分也没有。可以说,母亲最疼爱、最偏心的就是我,可没得到过我一分儿的济,享受过我一分儿的福。我刚到家,就接到单位“速回”的加急电报,母亲去世的第四天,我连农村里守孝过“一七”的风俗习惯也没去遵守,匆匆地赶回单位,陪同省委组织部来我公司考察班子的人员,找人谈话,撰写材料,提供资料……一桩事情下来,就是两个多月。
    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岂不知性格的塑造除与后天的社会环境、经验阅历、本人的处事方式有关外,还与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尤其是母爱的影响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我独自一人闯荡社会时,是母爱给了我做人的自信、自尊和自爱。没有事时不找事,出了事时不怕事;在顺境时相信运气,在逆境时相信命运。我无论变换多少个岗位,我都能很快进入角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干好,胜任本职工作。只要自己尽心去克服这些缺陷,事情会变得好起来的。母亲尽管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的言传身教使我耳濡目染,似乎在告诉我:领导的信任值千金,只要自己本本分分地干好领导安排的每一件事情,你的事情领导自会考虑的。多年搞组织工作的习惯,使我更加谨慎、小心,总在提醒自己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夹紧尾巴做人。每每看到别人政治上进步了,我只有内心的祝贺和期待!不自怨自艾,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反思自己在言行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坚信,我愿意,我无悔!小时候母亲娇惯我,什么家务活也不让我干,后来学会包饺子,也是我好奇好玩才学会的,其它什么也不会干。直到等我放学回家,全家人才正式开饭,……母亲的溺爱导致我自私、懒惰,什么家务活也不会干。
    “母爱似海!”母爱,包括怜爱、溺爱,……包括了许许多多的爱,容纳了、容忍了许许多多的缺点和不足,它只讲奉献、付出,不言索取、回报,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人世间最大的遗憾是“子欲孝,亲不在”。屈指算来,到今年正月初八,该是母亲83岁生日,与母亲的血缘亲情使我认识到什么时间要有感恩之情,如果要感恩的话,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千辛万苦生养我的母亲。它驱使着我,我也按耐不住自己想念母亲的心情,草草写了以上浅浅文字,以此算作我对母亲淡淡的怀念之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烤火的记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