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支教日记(034)
(2012-04-26 23:31: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南疆岁月 |
2010年11月12日
中午,坐在阳光下,长椅上,听着风,看着云。
坐着,坐着,不免伤感起来。我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南方,是否也有阳光。就像没来阿克苏之前,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原来这里真的是“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发了一会儿呆,还是没等到。于是回屋休息,说是休息,其实对于我来说,白天也是很难入眠的。就这样耗着,到了三点四十左右,终于等来了电话。送快递的小伙子还算和善,令我很感动。
这就几天明显睡眠不足,眼睛干涩酸痛,感觉似乎自己的身子快要出问题了。所幸,这一切似乎又是假像,我还能正常地吃饭,上课,走路,只是睡眠来得轻浮了。
下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一次校本培训,主要是有我们浙江援阿教师团中的两位教师作有关科研的讲座,一位老师讲的是关于科研选题,另一位老师则针对讲我们正在开展的双语教学的课题研究阐发了自己的观点。这些东西对自己来说其实理解都不是很难,而且,这次讲座也主要是面向阿克苏教育学院的教师的,所以,自己不免开了小差。闲来无事,倒是利用手机仔细阅读起了诗歌,将近两个小时下来,都是颇有收获,终于读懂了欧阳江河在组诗《最后的幻想》中的一首《草莓》。欧阳江河是继顾城和北岛之后我最喜欢的诗人,甚至现在,我对他的喜爱已经超过了前两位。他的这首诗歌很优美,而且,抒发的感情非常厚重。而之前,我只觉得它优美,至于它具体的所指、所感,却不甚明了。我也看过别人的评论,说这是一首通过描写初恋而体现作者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的人生转变体验。可是我一直对此心存疑惑,觉得绝非这么简单。而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午后,我终于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的理解。
如果草莓在燃烧,她将是白雪的妹妹。
她触到了嘴唇但另有所爱。
没人告诉我草莓被给予前是否荡然无存。
我漫长一生中的散步是从草莓开始的。
一群孩子在鲜红迎风的意念里狂奔,
当他们累了,无意中回头
——这是多么美丽而茫然的一个瞬间!
那时我年轻,满嘴都是草莓。
我久已忘怀的青青草地,
我将落未落的小小泪水,
一个双亲缠身的男孩曾在天空下痛哭。
我返身走进乌云,免得让他看见。
两个人的孤独只是孤独的一半。
初恋能从一颗草莓递过来吗?
童年的一次头晕持续到现在。
情人在月亮盈怀时变成了紫色。
这并非一个抒情的时代,
草莓只是从牙齿到肉体的一种速度,
哦,永不复归的旧梦,
谁将听到我无限怜悯的哀歌?
这其实是一首关于理想与信念或者信仰的诗歌,诗歌一开头就用草莓来象征理想:燃烧的红火鲜艳的草莓和白雪一样纯洁朴素,它和白雪石姐妹。“她触到了嘴唇但另有所爱”,理想必须以现实、物质为基础,比如草莓首先是作为食物的一种、水果的一种,给予肉体(嘴唇)水分与营养。但是,它是“另有所爱”的,理想更是要超越现实和物质,追求精神与信仰。怀着理想的孩子,既是美丽的,敢于奔跑的,但是也是茫然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茫然与彷徨时必定存在的。诗人说,当他年轻的时候,他“满嘴都是草莓”,年少轻狂也好,少年壮志也罢,都是年轻人的朝气。即便是流着泪水,也要坚定地前进。而对于爱情,作者也则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也或者是期盼:“初恋能从一颗草莓递过来吗?”爱情能够建立在理想之上吗?爱情能够和理想共存吗?理想能否成为爱情的源泉?在作者看来,只有建立在共同的理想的基础上的爱情,才是最美好、最坚实的爱情,也才是他所追求的。而“这并非一个抒情的时代”则更是体现了在当时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理想受到现实的、社会的残酷与冷漠的摧残,理想得不到实现的苦闷、困惑与悲凉。在那样的时代,草莓只能沦为它的本质面目——果实,以一种“从牙齿到肉体”的速度,被消化,被淹没。所以,诗歌最后作者才发出这样的感慨:理想是“永不复归的旧梦”,对于那些原本怀揣理想,而最终被现实社会摧残打击最终不得不被迫迷失理想的人来说,这终将成为一首“无限怜悯的哀歌”,包括诗人自己。整首诗当中,“这并非一个抒情的时代”是整首诗的关键之句,是作者在理想被现实社会消磨、得不到实现的喘息之下所发出的悲凉的感慨以及对当时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结论。
而读完这首诗再去读他的《玻璃工厂》,则似乎也开始慢慢地领会其真意了。
很庆幸,下午的一些感悟到现在还能如此完整地记录下来。对于今天的讲座来说,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