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南京。明发滨江新城小区的部分业主为提高小区二手房价,联合拟定了一份意见书:要求在原房价基础上抬高约1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并定出不同户型的指导报价。(澎湃新闻)
每平方米抬高1万元,以一套百平米的房子计算,一下子就是涨了一百万!不管这些业主买房时花了多少钱,若是能涨价如斯,就绝非是多收了三五斗的问题了。试问:这样的利润还有什么行业能够比得过?有这么丰厚的投资回报,我们还需要奋斗什么,都去买房、涨房价呗。谁要是能搞个一百套,岂不就可以轻松实现前首富王健林的小目标了?!
但问题是,这么多房子被人买了,又被拿出来卖,到最后,价格越来越高的房子究竟卖给谁呢?其实,这些年,国内大中小城市的房价普遍持续上涨,个别城市更是一飞冲天。背后的根源,未必尽是房子价值提升,也非是住房不够多。更多的,恐怕还是土地、房屋市场机制、货币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造就。
一般而言,住房应当兼具商品与社会保障的双重属性。因此,房价的涨跌不仅由其本身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还需要政府从社会保障层面综合调控。但遗憾的是,当下国内的房地产市场非但土地出让市场完全由政府掌控,且在出让的面积、价格上似乎并不侧重于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在社会保障的层面上,更是忽略了对普通民众住房需求的照顾,比如廉租房数量的严重缺乏。而货币的持续超发,更是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难看出,南京明发滨江新城小区业主抱团涨价的底气不只是他们手上有房,也不只在于他们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需要买房,更在于他们坚信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房地产产业的依赖,还在于他们坚信超发的货币需要更高“价值”的房地产市场来蓄积、消化。至于房价究竟高不高,还会很重要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