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跪求葬父”,不变的穷困辛酸?
(2012-05-29 16:00:31)
标签:
四川
卖身葬父
跪求
街道办
脑溢血
杂谈
|
分类:
评论
|
“衣衫褴褛的孩子,后颈项上插着一根稻草,跪倒在街边。”这样的场景,在许多的古装影视剧中都曾出现过,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这代表着什么。是的,“卖身葬父”,关于穷人的悲剧故事。可谁又能想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我们的身边,类似的场景,竟然还会再现!
媒体报道,5月28日,陕西咸阳市内,一名9岁男孩和4岁的妹妹跪在马路边上,求捐款安葬病逝的父亲。据悉,两个孩子的父亲蒋全因突发脑溢血送医,因无钱治疗,于26日去世。蒋全一家住在公厕旁一个废弃的房子内,因其户口在四川,两个孩子至今还是“黑户”。街道办称,没办法管。
尽管,比起那些原版“卖身葬父”的故事,现实中的这两位可怜孩子不必卖身,这姑且算是一种难堪的“进步”。但关于穷困者的窘迫,现实社会的冷酷,在穿越版的“跪求葬父”中,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正如媒体所描述的,关于这个家庭,差不多呈现了当下社会最低层百姓窘困生活的所有镜像:其一、造化弄人,孩子的父亲,也就是那个已经过世的可怜人,因家庭落难,一路挣扎,从四川逃到咸阳;其二、没有像样的家,他们一直住在公厕旁一个废弃的房子内;其三、上不起学,因为家庭贫困,孩子们一直没有上学;其四、看不起病,骑自行车摔跤,被诊断为脑溢血,无钱治疗而放弃后,最终病逝;其五、对生活的不放弃,即使流落他乡,生活困顿,但靠着自己的手艺,依旧可以自食其力地在街头修钟表为生,并且,还娶了智障的妻子,组成家庭,生养子女;其六、对爱的奉献,纵使他们的生活潦倒如斯,这个可怜的父亲,竟然还先后收养过三个孤儿,还照顾附近的流浪汉……
我们无法知道这位可怜父亲关于生活的理解,也无法求证其对社会的心态。只是想说,这样的穷困、辛酸,当真只能由他们自己默默承受,甚至,还要由他们的孩子继续承受?
此前,有一位朋友曾评说,政府、社会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穷人。的确,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恐怕做不到解决所有穷困者的困难,更不可能让所有的穷人都能很光鲜地生活。但问题是,在我们这个国家,政府、社会究竟对那些穷困者关注了多少?有没有真正地尽心尽力?
“因是‘黑户’,街道办也没办法管。”这句未经证实的官方态度,显然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而是冷冰冰的断然拒绝。但在官方冷漠的另一面,却是巨额的行政开销,特别是数额惊人的“三公消费”、“维稳经费”,还有没完没了的浪费、腐败!
其实,我们都是社会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个体与他人、社会唇齿相依。而不是在弱肉强食的丛林里,更不是只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则。那是畜生的世界,而不是人类的生活。没有谁会永远一帆风顺,谁都会遭遇困厄。因此,文明的社会,除了个体的努力,还有爱,有完善的道德、法制等规则,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照顾弱小,可以扶危济困;可以保证起码的公平,让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与努力空间;可以实现起码的正义,至少,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生活……
但这一切,在穿越的“跪求葬父”的故事里,可曾得到丝毫的体现?比之旧时社会的“卖身葬父”,除了这一家的坚持与努力,除了可怜的孩子跪在街边所求得的些许爱心,除了这不变的穷困与辛酸,我们还能找到什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