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发贴“大理六千万建成史上最奢华练车场”,质疑云南大理州投资6000万元建的龙山公园根本无人游玩,附近群众将其作为练车场以避免浪费。对此,当地回应称,龙山公园确属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的公园,但建公园是为了满足今后城市发展的需要。(北京晨报)
耗资六千万元的公园,变成附近群众的练车场。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别扭,觉得心痛。“败家子”的指责,当然会“油然而生”。毕竟,大理并非富得流油、钱多得没处花了。事实上,大理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这六千万元的资金,若是用在其他领域,比如,改善当地的教学条件,医疗条件,改善当地的各种基础设施,甚至,用来建设一些安居房、廉租房,可以造福多少的百姓!
好钢用在刃上,钱少时要用在紧要处,事事当以民生为重。这样的话,的确没错,可就是缺少大局观,缺少高度,缺少远见。若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看,这“6000万元的公园”,还真的不是一种摆设!
首先,这六千万元并不是扔到水里,而是建起了一所真实的公园。不管你去不去玩,美丽的公园就在那里。不增不减,除了风雨的侵蚀,或者多长几棵杂草,公园并不会变成“圆明园”。
其次,对当地政府而言,这六千万元的公园,可是“货真价实”的民生工程,是可以放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各位人大代表报告的。也是可以放到官员业绩测评体系中,当成实在的政绩。爱民、为民,所谓的执政为民,不就是重复这样的故事么!
第三,对那些参与公园建设的人而言,六千万的工程,就是一块可以吃到嘴的唐僧肉。民工、包工头、建设公司、设计公司,乃至一些政府工作人员,都可以从这工程里得到或明或暗的益处。不仅如此,这样的工程,也可以为地方的GDP数字、财政收入,贡献一定的力量。一举多得,多合算!
第四,正如当地官员的回应,从城市的发展来看,六千万元的公园,是一种无法复制的“资源”。有了公园,就会有配套的公共设施;有了公园,就会有人气,就会有房地产开发。或者三五年,或者十来年,公园会变成热闹的场所。到那时,土地会升值,百姓会安居,多么美好呀!
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而“站得高”、“看得远”,“喊得响”,这可从来都是我们官员的优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