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应该顺势“速”行

(2011-12-07 09:08:36)
标签:

天气预报

美国

空气质量

环保部

颗粒物

杂谈

分类: 评论
    北京的连续灰霾天气,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一则空气检测数据,让“PM2.5”这个数字深入千家万户,成为无数国人热议的词汇。
    “PM2.5”是一个专有名词,却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从专业的角度,“PM2.5”所表述的是关于空气质量检测标准的数据,即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但数字背后的,则反映着空气的污染程度,而严重污染的空气(PM2.5严重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更重要的是,从我们之前所使用的“PM10”到未来应当使用的“PM2.5”,这不仅是关于空气质量检测标准的变化,更凸现了公众在空气质量检测标准上的关注,体现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而这种民意的参与与推动,是社会民主进步的组成部分。
    尽管,“PM2.5”的产生比较复杂,燃煤、工厂、汽车尾气,甚至人们烹饪、做饭、使用发胶,都能产生“PM2.5”。而从治理的角度来看,在短时间内降低“PM2.5”,并非易事。甚至,在当前推出“PM2.5”的数据,一定会改变各地关于空气质量的现有优劣之评估,进而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但这些都不应该是阻止“PM2.5”数字出台的理由!
    如前所述,“PM2.5”不仅反映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更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政府的职责,是服务社会公众,而不是服务于“数字游戏”。“PM10”的数字固然会让我们的空气质量好看一点,但这样的“优秀”,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是自欺欺人罢了!毕竟,不管是哪种检测标准,真实的空气质量就在那里!也不管我们所播报的空气是优是劣,污染的空气一定会伤害无数人的身体健康!
    让人欣喜的是,12月5日,当环保部推出的PM2.5标准征求意见结束后,环保部透露,民意普遍赞成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空气质量标准。这充分反映环保部能够倾听民意、尊重民意。不过,比起“有条件的地区应在2016年1月1日前提前实施”。这样的时间跨度是否过长?
    其实,之前媒体在报道“PM2.5”的新闻时,多地的环保及气象部门都曾提起过,现阶段,检测“PM2.5”并不存在技术难题。既然如此,还是应该尽速将“PM2.5”纳入到空气质量标准中吧!关于公共福祉的事,五年太久,应该只争朝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