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亚运公交免费”政策朝令夕改的启示

(2010-11-07 18:57:17)
标签:

广州

朝令夕改

公交

政策

当地政府

杂谈

分类: 杂谈

    就像一场闹剧,广州“亚运公交免费”政策只实行了一个星期,便宣告结束。从公交免费,到改发交通补贴,政策的及时调整,或许能化解“免费公交”政策下的种种问题,但政府政策的朝令夕改,却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

    首先该反思的是当地政府的决策机制。出台这样重大的政策,绝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沿袭领导拍脑袋的决策方式,而是需要更科学、实际的评估,需要严密、规范的机制,特别是民众的参与。并非事后诸葛亮,倘若当地政府在出台这样的政策之前,能够多做一点调查、分析,多听听民意,还敢颁布这样的政策么?

    其次,公共政策的朝令夕改,虽然能够体现当地政府的应急工作能力。但这样的政策变化,对于许多羊城百姓而言,不仅意味着福利的严重缩水,更意味着情感的伤害。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一个家庭区区的150元补贴福利,肯定无法与免费公交一个月相比。若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肯定会让羊城百姓有一种被“涮”了的感觉。如此,再反过来,实际上也是对政府公共形象的伤害。

    第三,一个政策,为何会“制造”出如此巨大的出行人流?根据媒体报道,广州公交免费当日,无数市民纷纷涌出家门,这些搭乘免费公交的人群,除了正常的上班族,更多的人只是出去转转。去逛街、逛公园、走亲戚、看朋友,甚至还有许多人去菜场买菜、去机场看飞机……对这部分人而言,搭乘免费公交,固然有贪图“便宜”的因素。但换个角度来看,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平日的公交出行成本过于“昂贵”!

    政府可以算经济的帐,比如公交公司的亏损。但公共交通的主要特性应该是公共服务上,而不是赢利上。政府在制订类似公共交通政策上,应该更多地考虑民生。

    第四,关于内需市场的反思。

    其一、房地产领域流行一个词,叫刚性需求。其中的荒谬早就为人所不齿,毕竟,任何需求都必须建立在实际的承受能力上。若脱离了实际承受能力,再多的需求也不能成为真正的需求。相比于动辄数十、数百万的房价,公交费用绝对算是小儿科、甚至忽略不计的了。但就是这样的一笔小小费用,却可以卡住那么多的人出行,免费与不免费的出行人数对比,是否可以给那些叫嚣“刚性需求”的人清醒、清醒呢?

    其二、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家的政策提倡扩大内需。但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我们的内需市场究竟启动了多少?我们又该建立怎样的内需市场、又包含怎样的元素?而那些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的投资,又能拉动多少实际的内需市场?当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结束,繁华落幕,还剩下什么?

    广州的免费公交政策,无意中给我们打开了这样一个窗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去机场看看飞机,去海鲜市场买海鲜,竟然也是一件难得的“需求”。可我们的实际产业政策,考虑过这样的需求么?倘若算经济的帐,用免费的公交政策,换来更宽广的内部消费,就像此前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公共福利的投资,其杠杆效应应该值得重视。

    联想到此前有学者建议将数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分配给国民,是否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在民生政策上多下点功夫。别总是盯着眼前的GDP,而是更多地关注于民生经济。毕竟,在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窘境下,继续忽略内需、只顾外向型经济,真的是得不偿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