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到2012年,杭州市将安排土地1500亩,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有效缓解各类人才“住房难”问题,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人才高地”。(新华网杭州11月5日专电)
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葛优扮演的“黎叔”曾有过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尽管此话从小偷界大佬的口中讲出,戏谑、讽刺的意味十足。但人才的重要性,倒也可见一斑。也正如胡锦涛在今年的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这样的意义来看,杭州市重视人才,经营人才,照顾人才,大规模地建设人才专项用房,倒也算是一项不错的政策。
根据媒体报道,杭州市拟建设的人才专项用房,不仅面积够大,涉及“杭州八大城区”,有150万平方米之多。更在价格上有惊人的优惠,“由市物价部门根据项目开发成本核定销售价格,原则上不超过同类地段新建商品住房市场价格的50%。”如果真的能够施行,相信定是无数工作、生活于杭州的人才之福。
不过,这样的大规模建设,毕竟不是过家家,是需要耗费大量的公帑,需要动用很多的社会资源。在当前房价高企、社会分配严重不均的背景下,还请注意公平先行。
“公平先行”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人才”们而言的,即杭州市一定要出台严格的界定标准和切实的操作规程。换句话说,什么是“人才”,怎样的“人才”才、究竟按照怎样的程序,才可以享用这样的专项用房,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再有“漏洞”,把人才专项用房变成“认财”专项用房。让那些权势者占了空。其二是对于更多的杭州人而言,毕竟,住不起房的问题,并不只是局限于那些“人才们”,普通的杭州市民、也包括那些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住房问题也是老大难!劳动有社会分工的不同,但没有贵贱之别。换句话说,“人才们”对于杭州市的繁荣与发展不可或缺,但普通人也同样是杭州社会发展的基石、推动者。既然是公共政策,动用公共资源,杭州市不该过分地厚此薄彼,也应当从政策层面做好其他人员的安居工作。
无论如何,此前的公务员小区、经济适用房里开豪车的房客,纷纷挂牌转售、转租的限价房等,已经一再地给我们上了“不公”的课程。否则的话,这样的“人才专项用房”,不仅容易孳生新的不公,更有可能成为江西万载县书记的那句雷人之语的注脚!那就得不偿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