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尽管河南发生了轻微地震,台风鲇鱼也在海峡两岸搞了不小的动静,索马里那边的海盗集团又做了几票生意,搞了新加坡的油轮。但航空界还算太平,并没有飞机啥的摔下来,可发改委还是沉不住气了,竟然又上调成品油价格了。
来自发改委的消息,“自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
上一次成品油调价,好象还是六月份的事了。涨多跌少的油价,难得的下调,让国内消费者心头微微一喜。但也只是微微一喜而已!事实上,当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在每桶70-80美元之间小幅波动,国内成品油价格没有再下调。甚至7月22日至28日这一段时间,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已连续4个工作日低于-4%,但发改委却始终没有做出调价决定。到9月中旬,国际油价再度出现连续下降趋势,国内成品油价格又一次接近调价边界条件,但发改委还是按兵不动。
如今,国际油价刚刚上扬,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又一次闻风而动。涨价的理由,还是一如既往地充分:“9月底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快速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上涨幅度超过4%的调价边界条件。”
涨价时,分秒必争,不放过丁点机会。降价时,度日如年,能拖绝对不会不拖。难道这真的是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所必须的“风格”?
只是这样的风格太过前卫,很让人看不懂。毕竟,成品油价格的变化,除了价格规律的作用,实际上也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记得曾经有高官说过,国内的三桶油还是很有担当的——至少国际油价高达一百多美元的时候,我们的成品油价格没有涨得离谱——三桶油自行承担了市场的风险与压力。从客观的角度而言,“三桶油”作为国企,除了追求自身的发展,真的该担负起社会责任。
换句话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就像一只无形的杠杆——一头是国内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另一头是国内石油企业的利益。尽管这二者的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客观的经济数据中,还是有所区分。而主管者从全盘计,必然要“顾此失彼”。究竟是顾民生多一点,还是顾油企利润多一点!不同时期,应该有所区别。
具体到当下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连银行利息都按耐不住而上调了,为何油价又沉不住气了呢!无论如何,国际原油价格还没有上涨多少,目前欧佩克一揽子油价上周五的价格为78.54美元。而“三桶油”的利润却相当可观,仅仅以中石油为例,其2009年的利润就达到了1033亿元人民币!为何不能让这些富得流油的国企多担当一点呢?
正面的例子,不管是“豆”你玩、还是“姜”你军,甚至时下的“糖”高宗,当这些关系到百姓生活的物价快速上涨时,发改委都出面干预了,接连出手,压制物价。那成品油呢,难道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不去控制价格,却率先、主动调价,就不怕进一步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么?除非一点,那就是发改委真的没拿自家百姓当外人看,却把“三桶油”当成了贵宾,让人家吃香的、喝辣的,还连带腰包里揣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