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最后留下的0.46元存折,成功标准的反思

(2010-07-25 20:51:39)
标签:

存折

产业工人

遗书

物欲

潘鸿强

杂谈

分类: 评论

    在写给儿子的遗书上,他罗列了自己欠别人的900元债务,“谁看见谁帮我解决”。自称 “孤独者”的潘鸿强,生前是一名有31年工龄的国有企业工人。他的遗物之一是一张工资存折,死前存折里只剩下0.46元。华商网-华商报7月25日报道 

    前一段时间,富士康员工连续的十多跳,举国震惊。年轻工人们用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在“解脱”自我的同时,也在大声地“哭诉”这这个社会的“不公与阴暗”!的确,资本疯狂地逐利,使得像于富士康这种“血汗工厂”的冷漠与无情,轻易地扼杀了无数年轻的梦想、甚至结束了他们的性命!

    生命的代价,促成了更多人对此的反思,对生命、社会、价值等等的反思。

    有人死,虽甚悲痛!但痛定思痛,这样的反思,或许代价过于巨大,但总比一直浑噩着、奴役着要好很多!就像鲁迅先生笔下当年替及的黑屋子。倘若所有的人都沉默着,一起呼吸着这或难闻、或稀薄的空气,默默地等待着死亡的光临,这样的人生,对于那些困于其中的人而言,或许算不上什么坏事!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如此!但假如有人惊醒,或者呐喊、敲窗、砸门,甚至放声大哭……这样的举动,或许无法在一秒钟或者一个时辰、一个月、一年的时间里,砸烂黑屋,但这样的努力,总是给所有的人带来一丝的希望!

    由此延伸,当同样为产业工人的潘鸿强,当他的青春岁月在国有企业里消磨殆尽后,迎接他的不再是退休的光荣,也不再是颐养天年的幸福“晚秋”,而是穷困潦倒的人生末路!在他最熟悉不过的车间里,用一把原本属于生产工具的车床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匆匆忙忙离开的潘鸿强,最终留下的除了那一声关于他人生的叹息外,便是一封记录债务的遗书、一张只剩下0.46元人民币的存折!

    人死万事休!但临死的潘鸿强,念念不忘的是他生前的几笔简单的债务!这固然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规律,但又何尝不是这位普通产业工人淳朴之心的写照么?而那区区0.46元人民币的存折,其纸上的财务,尚不能急当下网络上常见的一篇帖子的价格呢!

    潘鸿强之死,让人震撼,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媒体因而反思:潘鸿强之死,究竟是其性格悲剧?还是在这个激流勇进、适者生存的社会中,中国传统产业工人彷徨转型的一个失败案例?

    其实,我觉得潘鸿强之死,固然是其个人的悲剧,跟其性格相关,也让人觉得可怜。但在当下的现实中,这样的悲剧却是必然,甚至这样的悲剧都无法算得上是“悲剧”的,因为,他的死亡,在许多人的眼里,或许是一种理所当然!

    恰如记者所详细描述的,潘鸿强的人生,按照当下的标准来说,只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工厂效益低,收入低下,住房条件差——先是没有自己的房子,等到有了自己的房子,却又没钱装修,只能大房子换小房子,忙碌到最后,欠了一屁股债,只能把新房子卖了还债!而他的妻子,也因为他的贫穷,最终离他而去,他的儿子,因为上大学学费高昂,他是无法负担,只能依靠孩子的外公外婆来负担!

    人活成这样,怎一个可怜了得!但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人活着,不可能事事顺心,总是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曲折。“蝼蚁尚且惜生”,所以,按照传统的观念,潘鸿强之死,可以同情,但绝对不值得赞赏!毕竟,生命重于那些所有的不如意!

    但在当下,人生之成功与失败,已经换了新的标准,即社会财富的多寡,功名成就的大小。

    过去的时候,我们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可现实却是,必须以成败论“人”!不成功,已从“重头再来”,变成“毋宁死”,更有向着“必须死”的境界转变!

    这个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到处洋溢着光鲜、奢华、享受的气氛!当然,这样“幸福”的东西,只有那些成功者才可以享受。换句话说,只有那些成功者,才“配”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而那些不成功者,除了不知“羞耻”、“不死心”的人尤自在苦苦挣扎外,几乎都是必然地躲在了“光鲜”之后,在一个又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苟延着残喘,又或者默默地等待着自我的消亡……

    可这样的标准,到底是扭曲、畸形的!不去谈国外的月亮,也不必翻看古代的历史,单单二三十年之前,尽管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是比较窘迫,可若潘鸿强这样的人却是比比皆是。更贫穷的日子、更艰难地生存,我们都曾经一路走下来!并且,在那样的艰难中,大家能坦然面对、彼此相容,相敬相爱!在那个时代里,谁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种田的种田、开拖拉机的开拖拉机、扫马路的扫马路——劳动不分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谁也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要勤劳、勤奋,总是可以得到更多一点的收获,得到更多一点的机会!

    只是,那样的平淡、率直、真诚!那样的社会,就在不经意间,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辆辆高速铁路飞驰在铁轨上,物质的进步,也使得了物欲的进步!人们的脑海里,关于善良、真诚、友爱、宽容的东西,逐渐沦丧,取而代之的是“物质利益”!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所谓维系的东西、变化的东西,都以物质为内在动力!存物欲、壮物欲,物欲横流,还能剩下什么?

    人之已死,多言未必有益。但若一句话都不说,也必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无数个潘鸿强暗然离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