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天涯网上,一张房屋照片引起热议。这张照片中的房屋气势雄伟。照片说明是:湖南永州市某领导人在乡下的房子。有网民称,“领导人”是永州市人大主任李某。记者日前向该市人大办公室求证,工作人员陈某称,网帖内容为恶意中伤。同时,有多名村民称,房子是他们的,非李某所有。重庆商报7月5日报道
坦白说,不管是谁,在乡间见到了这样“豪宅”,面对占地38亩的如此巨型“建筑群”,除了惊叹,也当然会有疑问,什么人能盖起这样的房子!走近了看,建筑门楼上悬挂着巨幅“李家大院”的匾牌,倘若再有人告诉你,当地的某位李姓高官及其家人居住其中,又怎么不会产生微妙的联想,跟着发出质疑呢!
对于这样的质疑,李家的其他人可以沉默,但李姓的高官却不可以沉默。毕竟,官员们身居官位,享受着“独特”的因权力而衍生出的各种资源,自然无法像普通人一样保留全部的“隐私”。倘若从民主监督的角度来看,官员们更有义务对个人财产予以说明。
有人质疑,有人解释,这也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把事情的真相和盘托出,有问题,按照法治或道德等准则,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也算是还社会公义。若没问题,化“质疑”为“知已”,双方握手,微微一笑,也是皆大欢喜。
就像这座“李家大院”,倘若没有任何的问题,李姓官员完全可以“坦然”地把事情真相说出,告诉社会公众这样的一所大“宅子”,是其弟弟联合乡人共同集资兴建的,并且各项手续都合法,公众的质疑自然消弭。但遗憾的是,当记者向该市人大办公室求证此事时,人大的工作人员陈某称,“这不是事实,是恶意中伤。”
也许,陈工作人员并未得到李姓官员的授权,陈工作人员的回应,也不能完全代表李官员的意思。但这样地跳出来,不去解释事情的真相,却恶狠狠地甩出“中伤”的帽子,却是时下许多官员们面对质疑的“本能”反应。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官员的事情也质疑不得。否则的话,便是“中伤”,便是“诽谤”了。这样的本能反应,不只是“护官情深”,更是一种“鸭霸”型的权力思维。我的地盘我做主,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是我自己的事,又什么时候轮到你们这些小老百姓指手画脚、品头论足了?
更严重的是,面对质疑,官员们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从“中伤”,到“侮辱”,再到“诽谤”,扣完了大帽子,还会动用权力,以公安、检察、法院的司法力量,借“法治”的名义,给“质疑”者或批评,甚至行政、刑事的处罚——看你们还敢“胡乱”质疑?
如此,官员们是很“爽”了,但公众的“质疑”,却永远无法消除,甚至还会引发更多的质疑。了事化小,小事化大,这样地一路走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
其实,这种质疑,也并非只发生在“李家大院”上,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实社会里,对于官员、政府的行为,百姓无法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没有可行的了解事情真相的渠道,只能在看见一个又一个的“疑”之后,在自身责任感、社会感的驱使下,勇敢地去“质”。对此,真正理性的,或者说文明社会的官员们,应该是“虚怀若谷”地面对“质疑”,耐心地回应公众的质疑,有效沟通,有效化解,而不是气咻咻地用帽子压人,更不是恶狠狠地给别人穿“小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