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价值、没有自由,何来一流的大学!

(2010-04-15 08:49:57)
标签:

就业

一流大学

高校

许智宏

分类: 评论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12日晚,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如是说。(汉网-长江日报4月15日报道) 

    拥有一流的世界大学,不仅是无数教育人士的心愿,相信也是许多国人的心愿。但遗憾的是,这些年来,尽管我们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的人数越来越多,高校的大楼盖得越来越高,甚至高校领导的专车越来越豪华,但我们距离这个目标,非但没有任何的靠近,却是越来越远。

    那么,怎样的高校,才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高校呢?

    北大的老校长许智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3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

    的确,若按照这样的标准,尽管我们有了太多的专家、教授,但真正称得上是国际知名的,恐怕也是凤毛麟角!若是从研究成果来看,尽管我国高校每年的各种论文产量惊人,但抄袭、剪辑的论文数量,也可谓惊人。而更多的时候,论文不在研究之中,却是在研究之外,只是为了“影响”自己的职位升迁与和自我功名利禄的实现,又怎么可能去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呢。而最严重的当属第三个标准的严重失落,尽管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大学生,但又都是怎样的大学生呢?曾经的天之娇子,如今沦落社会之“私生子”。“有人生,却没人养”。进了大学门,学校不去好好地教书育人,培养他们思考、探索、研究、分析的能力,却只是围绕着就业的棒子,把找工作的头箍紧紧地扎在大学生的脑袋上,做一些基础的知识的学习,以应付考试。上大学,已彻底功利成找一份好“工作”的铺垫。更让斯文扫地的是,为了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制,大学生们纷纷抢着去做掏粪工。

    这三样的标准,若要全部实现,当然很困难,否则的话,也就不存在一流大学与普通大学的区分了。不过,我们自提出这样的目标,到今天,也走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究竟是什么使得我们的高校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

    “没有价值,没有自由”,或许便是最根本的原因。

    “没有价值”,就是指现在的高校普遍缺乏自身价值,不管是学校的校训、人文氛围里,还是教学内容、教授方法里,又或者是老师与学生的脑子里,不仅缺乏一流高校应有的那种“价值观”,甚至连最普通的善良、真诚、严谨、诚信等的价值,都相当地欠缺。

    从人文学科来说,这种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对人类精神、社会普遍道德与良善价值的追求;而从理工学科而言,应该时刻坚持科技进步至上的学术理念。这种价值精神,是人类社会存在并得以向前发展的内在根本。

    可我们的高校呢,只是忙碌着现实社会的功利,所有的价值,已彻底物化为权力与金钱。

    领导们忙碌于自身官位权利争夺的发展,教授们忙碌于“赚钱”的实践,学生们忙碌于谈恋爱、找工作的求学,如此的高校生态结构,如此的价值追求,又怎么可能诞生一流的大学

    “没有自由”,对于要成长为世界一流高校的学校而言,则是更致命的。这种自由,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以及思想探索领域内追求民主、进步的自由。

    正如前段时间大家所热烈讨论的,高校究竟该不该行政化。尽管答案很明显,我们不能用行政、官僚、衙门的做派,来经营高校,那样的话,绝对会钳制、扼杀思想、创作、探索的空间。可在实际中,我们的高校就是行政化、官僚化的产物。

    在一个强力行政的管制下,在一个强力权力禁锢下的高校,更多的学术研究与人文思想的探索,都只能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都摆脱不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的笼络与限制,摆脱不了权力的干预,甚至,对于学术思想,动辄上纲上线,对于学者学人,动辄封杀开除。如此,又怎么能培养出一流的学者,又怎么能诞生一流的研究呢!

    白花齐放,才能满园花香,百家争鸣,方能思想激荡。如果只是一味地圈羊,除了把羊群养肥、养白,还能收获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