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候的教育

标签:
育儿/亲子edison生病健康父母注意心态照顾成长记录 |
分类: 生活点滴--2009 |
总结一:父母的情绪和心态是关键
新手父母在孩子生病时往往显得手忙脚乱,这个时候我们表露的情绪是非常关键的,孩子特别善于解读家里的氛围,所以,父母要主动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调整出冷静和理性的状态。积极治疗,不耽误孩子的病,同时也要注意把焦虑和紧张掩藏在心里,不让孩子受这种情绪的感染,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保持乐观,尽量营造轻松的气氛。健康和生病都是孩子的亲身体验,年轻父母把孩子生病看成一场折磨,病痛折磨孩子更折磨父母。如果能转变心态,变得从容,鼓励孩子战胜疾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孩子获得的不但是身体健康,还有心智成长。父母主动调整自己,把病期转化为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毅力,积极性格品质的契机。
总结二:平时的关爱也很重要
很多时候父母在孩子生病时都会特别关照,然而,忽略了健康时孩子也特别渴望亲子交流。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身体疾病会由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转化而来,例如不明原因的呕吐、腹泻、便秘等等。这些症状是心理压抑而产生,并不是体质因素造成的。在生活中缺乏亲人的关爱,家庭关系不和睦,或是遇到具有伤害性的刺激等因素,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还可能影响孩子积极性格的形成。关心健康时候的孩子,这样更有利于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总结三:教会孩子注意健康
什么是健康?父母总是在孩子生病时,警告孩子不要重蹈覆辙,而没有在健康的时候主动告知。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水平。父母要经常启发孩子从正面认识什么是健康,不要简单的说健康就是不生病,不打针,不吃药。告诉孩子健康就是早起早睡,吃饭香香,健康就是快快乐乐与小朋友一起荡秋千、滑滑梯...等等。两种说法相比较,第二种说法会让孩子的认识水平更高、态度更积极,也能提醒孩子从正面维护自己的健康状态。
总结四:吓唬孩子会适得其反
我们都对医院有敬畏之感,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因为不良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而常常导致病痛,家长可以用“去医院”来提醒,这是对孩子进行因果关系的健康教育。但是,用“找医生打针”的办法来应对孩子的调皮捣蛋,虽然开始时可能奏效,随着孩子年龄渐大,认识水平渐高就没有教育作用,还影响父母说教的权威性。这种依赖吓唬教育孩子的办法,后果就是孩子在生病时排斥就医,不配合治疗,这会耽误病情。
Edison 发高烧觉得不舒服也没太闹,一个人静静的坐着陪在他身边就可以。如果贴上退热贴,他马上就掉眼泪,唧唧歪歪的一刻都离不开人。只要把退热贴拿掉,他就会变得精神,这小家伙看见退热贴就知道要撒娇。Edison 现在已经康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