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交大南华斋一带柳树特别多,从电机馆到南华斋,沿道路两旁栽种的全是柳树,南华斋东面蜿蜒的水沟和大水坑边上也是柳树成荫。每年春风吹来时,校园里最先绿的就是柳树,千万条随风飘舞的垂柳条,满树繁星一样的嫩绿柳树芽,总是最早向我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每当此时,我就会盼望天气快一点暖和,让柳条长得稚嫩一些,好做柳笛。
当柳絮飘飞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会从水沟和水坑边上的柳树上折下稚嫩的柳条,做成柳笛,然后鼓着腮帮子使劲吹,看谁的柳笛最响,最好听。我们不知疲倦地吹着,直到吹疼腮帮子,嘴里满是柳汁的苦涩。有时,小伙伴们还学电影里解放军侦察兵的样子,每人编个柳冠,戴在头上,时而吹柳笛,时而唱歌,场面热闹非凡。
柳笛的做法很简单,折一根稚嫩的柳条,截成需要的长度后,捻搓表皮,把里面的枝棍抽出来,然后在圆筒状柳树皮一头的顶端处,用小刀轻轻地刮掉一层绿色的外皮,露出白色中略带淡黄的内皮,将这一头捏扁,柳笛就可以吹了。所截枝条的粗细和长短不同,每个柳笛的声音就不一样。有的低沉,有的尖细。许多柳笛一起吹,声音此起彼伏,音调音色各异,我们觉得那是很美的声音。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柳笛称为柳哨更合适,因为它与通常的笛子不同,简单得只有一个音阶。
儿时吹柳笛,虽然没有现在儿童学习小提琴和钢琴那样优雅,没有婉转悠扬的旋律,但是,柳笛是我们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它是容易制作而又不花钱的“乐器”,吹出了天真童心的旋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