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朝阳从东面灰瓦卷檐的店铺房脊上露出脸,把金色的阳光洒在爷爷商店的柜台上。爷爷的商店在鼓楼南面路西。鼓楼位于大同市区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我和妈妈住在大同东街九龙壁对着的皇城街10号。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年,我五岁,爸爸正在朝鲜前线。天亮后,我自己从家里到爷爷的商店来玩。我坐在爷爷商店门口光滑的条石上,准备扣泥人。
我从店里拿出三叔给买的暗红色泥人模子,这些陶质模子一、二寸长,不到一寸宽,凹进去不深,大部分是古代武将和小动物的形象。我又找来了红粘土,用水和起来,和得红泥不软不硬时,用手揪一小块儿,放进一个武将的模子里,认真地用手指向下按,让红泥与模子内部完全接触,表面抹平,去掉多余的红泥,然后将模子反过来,扣在平滑的石板上,再用手指捏着模子轻轻地提起,泥人就平躺在石板上了。我仔细看看,这是一个关公的全身像,那些武将大部分我都不认识,但三叔教我认识了关公。又扣了两个关公,接着扣其他武将,还扣了不少兔、狗等小动物。这些泥人整齐地摆在爷爷商店门口光滑的条石上晾晒,大同的气候干燥,在初夏的阳光下,泥人很快就干得可以拿起来了。我仍旧把泥人摆在商店门口的条石上,希望有人来买这些泥人。
爷爷和奶奶有事要出去一会儿,叫我不要离开商店。我就坐在商店门口的条石上,继续“卖”泥人。一会儿,来了一位熟悉的大爷,他手拿着一个喇叭口的锡酒壶,要打二两酒。我会打酒,接过酒壶,放在柜台上,酒坛也在柜台上,我站到椅子上,双手把酒坛口上的油布包着的蒲包拿下来,把漏斗插到酒壶里,用最小的酒提子小心地从酒坛里提出满满的一提酒,倒进漏斗里,接着又倒了一提。那一提就是一两。大爷帮我盖上酒坛的蒲包,给了我一千元(解放初一千元相当一毛钱)。
泥人没有人买,倒替爷爷卖了二两酒。
天黑了,三叔来接我回家,我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三叔要背我回去,我还没有忘记把扣好的泥人带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