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七律《无题》。每当我读到这首有名的寄情诗,或在各类传媒上见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中精华时,常常回想起自己童年养蚕的情景。
那年春天,我正上小学二年级,同学送给我一些蚕卵,放在一张纸上,并教给我养蚕的方法。蚕卵呈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
我将蚕卵带回家,按照同学教给的方法,找了一个大一点儿的敞口纸盒,盒里面铺一层干净的白纸,把蚕卵放在纸盒内,搁在屋里温暖的地方。我每天都要看看小蚕孵出没有,终于有一天有小蚕从卵里钻出来了!小蚕孵出后,卵只剩白色的空壳,壳上有小洞。几天功夫,小蚕就都出来了。
小蚕一出卵壳就要吃,因此,从第一条小蚕出来,我就马上把洗净擦干的嫩桑叶放到纸盒里,并用毛笔轻轻把小蚕刷到桑叶上。桑叶是在交大校园里采摘的。在新华斋的东面、学生食堂的北边有一条小马路,这条马路的南端靠近学生食堂的地方,路东长着一棵一房高的桑树,枝叶茂盛。我喂蚕的桑叶大部分是从那棵树上采摘的。
我每天至少给蚕喂桑叶四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各一次。给小蚕换叶时,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待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再把旧叶拿走。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每次放的桑叶量是逐步摸索出来的。晚上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富余的桑叶装在密闭罐子里,放在阴凉处,避免桑叶萎蔫。
小蚕慢慢长大了。吃的桑叶也越来越多,后来我学习了“蚕食”这个词,立刻想到蚕贪婪地咬食桑叶的情景。蚕有蚕眠。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就要脱皮。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这就是蚕眠。经过一天左右,新皮长成,蚕又开始活动,吃桑叶。
在饲养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蚕盒清洁,及时清除残叶和蚕粪,所以蚕生长得很健康。
到了蚕身体透明发亮,不再吃桑叶时,蚕就快要吐丝作茧了。这时,蚕爬到一边,头时时仰起,晃来晃去,好像在寻找作茧的地方。我在纸盒里用稻草做成蚕茧山。蚕慢慢爬上蚕茧山,开始吐丝作茧,把自己包裹在里面,后来我学习“作茧自缚”这个成语时,自然想到蚕作茧的样子。我曾试过,把几条蚕放到另一个没有蚕茧山,只有一张纸的盒子里,蚕没有作成茧,将蚕丝吐成了一个平面,我把这些蚕丝放到墨盒里作墨汁的载体了。
蚕茧在蚕茧山上静静地呆了一些天,一天清晨,终于有蚕蛾出茧了。蚕蛾出茧后,雌雄蚕蛾就开始交配。雌蛾交配后就要产卵,我在盒底放了一张白棉纸,让雌蛾把卵产在纸上,保存起来。同时,我收获了不少蚕茧,不过对于我来说,它们还不如那平面的蚕丝有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