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的觉醒》读书笔记

(2021-04-18 11:17:12)
标签:

杂谈

初二

教育

文化

育儿

分类: 宝贝日记(13--14岁)

       《父母的觉醒》读书笔记《父母的觉醒》读书笔记


                                          /乐乐妈(2021-4-14)

《父母的觉醒》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极棒的好书。只是翻译的文字有些生硬的感觉,让我读来有时不通畅,需费些脑力去理解。但书中所讲的内容却是非常难得的一种真实,一种难以觉察的真相。自负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在充当父母角色的进程中这点确实是令人不自知的。


由此,我想到了持续了很长时间以来的社会问题,身边的人们总是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关注与谈论香港人怎样,美国人,大陆人……怎样。诸如此类的这种分别的说法便会很快的在讨论的人与人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争辩,冲突,甚至互相敌对。其实这也是陷入“自负自我”与“真实自我”的怪圈。我想人首先要作为人最本质的存在,然后才是其他什么样的人。但不管是什么人,哪里人,作为人的本质的东西是不能丢的。如果撇开人的基本的质数而去谈论对质哪里人,什么人是件不但浪费时间且徒劳无益的事……

回到父母与孩子这件事上,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不管我对孩子的将来有着怎样期望与寄托,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保持一种警醒。做好每一个当下,尽最大的努力留住我们自己的以及孩子的本真。(读到25页有感。感谢伟爸,感谢亲们让我读到更多好书,阅读的时间有限,写文字的快乐却是无限的!)

 

《父母的觉醒》笔记(二):

……我们只要循着孩子凝望的眼神,就可以找到内心当中依然需要改善与拓展之处。 ……读到此处,让我回想起自己带着幼小的乐乐一路走来的历程。每当孩子有问题出现时,我总会努力的想到自己当年也是孩子时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大人对我又是怎样做的?我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我应该怎样对待现在的乐乐?我对他所做的又会带给他怎样的体验?对于未来的他又将如何回忆这样的互动交流?一连串的想总是不由自主的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以致于我会迅速作出选择与回应,我会检讨与反思。我不希望自己童年的不如意再一次地在孩子身上无限的重演,很自然的,我就可以作出比较合适的决定与做法,设身处地的理解与尊重孩子。这样的过程说来风清云淡,但是身陷其中时其实是相当艰难的选择。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内心与信念,必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书中写道,心志怯弱的人是没法走上这条路的,这条路只属于那些勇敢的灵魂是因为孩子能把我们带回残留的记忆之中,体验过去的情感波澜,唤起我们深埋内心的情感,从而帮助我们看到最本真的自己。

 

 《父母的觉醒》读书笔记:(三)

我在书中看到下面这几段文字,不由自主陷入沉思:


当他们休息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欣赏他们;

 
当他们坐着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与他们坐在一起; 


当他们在屋里走动时,请告诉他们:“谢谢你来到我的生活里

 
当他们牵着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握着他们的手;

 
当他们早晨醒来的时候,请给他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一早醒来就看到他们是多么幸福的事;

 
当我们把他们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想念他们; 
   

当他们微笑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的心是多么地温暖; 

当他们亲吻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喜欢与他们待在一起。……

  天哪,这让我感到非常神奇,原来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呀。这些话不就是我自己带着乐乐从小到大的话语及感受吗!这样一想竟禁不住感触到热泪盈眶。确实是即便孩子什么都不做,他只是静静的和我们坐在一起,我都会常常从心底由衷地感谢他,感谢他对父母的信任与陪伴。我正在发呆瞎想时,刚巧乐乐在旁做题,他看见了,赶紧过来关切问我,“妈妈,你怎么啦?”

  我笑答,没什么。妈妈刚刚看到书里的内容太感动了。我不好意思的加了一句,你不会笑话妈妈吧?

   他用力抱了一下我的肩膀,笑而安慰说,“哦,妈妈没事的,这很正常。人都是有感情的嘛。我自己也是啊,我也常常被书中的内容感动喔!”说完之后继续安心刷他的题去了。

  这下,我又再一次感动,再一次要感谢孩子。这是一个多么敏感,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呀。我又怎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感恩孩子的到来。

   我听到有妈妈说给几千万也不会再想生孩子。但是我自己从养育孩子的进程中却深深的体会到孩子是否叛逆,是否能最终长成我们希望的样子与金钱并无太大的直接关系……

 

 

 

《父母的觉醒》读书笔记(四)


这本书看得很慢,它是一本让人不由自主地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深省的书。甚至每段文字都能使人停下来想一想。

“一个孩子如果伴随着与生俱来的“正当感”成长起来,那么成年以后也会带着幼年的印记,获得强健的情感世界。他们很早就能理解自己的精神在人际关系中是最重要的,今后就能靠着精神的引导去体验成年人的生活。凭着这份内在的纽带,他们既不需要向外部世界索取认同,也不会渴求赞赏;凭着内心的“正当感”,他们就能对自己发出赞许。 

我想这点对于孩子来说太重要了。这是终其一生都会影响孩子的一条看不见的纽帶。然而,因为在时间上相隔太长远,很少有人可以醒悟到自己成年之后还需要不断向外部世界索取认同,渴求赞赏的做法其实是来自童年的影响。而如果父母无法醒悟到这当中的微妙联系,那么他们在孩子身上便容易重蹈覆辙,让孩子长大后仍旧陷入依赖外在的东西来刷存在感的璇锅而不自知。

这让我想起,小学时,乐乐一位同学兼好朋友,是位乖巧听话的男孩,他妈妈在外为人和善,在内把家庭照顾得十分周到细致,一家子外表看上去其乐融融的。有一次,刚好期末考试刚结束,这位同学自己一人来找乐乐玩。我只是顺口问他考得好吗?他却很紧张,眼睛都不敢看我,但很快回答我,很好!中文考85,英文,数学和常识全都及格了。

我并没有要细究他各科考得怎样,那只不过是见面时礼貌性的问候而已。也没想到他回答得那么详细。感觉这孩子有问必答,又老实又乖巧。我也清楚他的学习成绩平平,问过也就完了。

后来偶然的机会从别的同学那里得知原来他这次考得非常不如意,四科除了中文考85分之外,有一科勉强及格,其他两科都不及格而且分数很低。这与他当时告诉我的成绩有很明显的出入。我顿时对这孩子有莫大的同情,考试不及格,孩子已承认受很大的压力了,还要用撒谎言来掩盖内心的不安。这对一个不过十岁的小学生是非常残忍的一件事。是什么让一个原本天真无忧乖巧的孩子变得心事重重的,甚至学会撒谎?

以管窥豹,由此我们便不难想象,这位同学的家长在平时是怎样给他输入成绩至上的价值观。

我想以这个事例来说明书中的观点。孩子的本真原是多么的可爱及可贵。但家长对于学习成绩过度关注的做法就会使得孩子失去了原有的本真,他们也就无法伴随与生俱来的“正当感”成长。如果家长不改变,让孩子几十年的人生历程都是以这种方式积蓄,慢慢的,内在的精神纽带就消失了,习惯了要依赖外在的东西索取认同。这势必影响成人后的人格。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实终其一生也很难找到幸福感的。 

《父母的觉醒》读书笔记(

终于在上星期看完了,这是一本可以让我边看边偷乐庆幸的书。

从书中的各种事例与理论的阐述里,我发现,也许是天性使然,使得我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是一个比较觉醒的妈妈。也就是因为觉醒,让我从乐乐小时候开始就能自觉的摒弃自负感,尊从孩子的本真。只有我们当父母的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在同一高度与孩子谈话交流,游戏,互动,阅读。。。。。。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在平等与尊重中使得孩子获得自尊与安全感。然而这样的过程是琐碎而艰难的,同时,它又是如此的自然而然,极容易操作的一个过程。只不过在与孩子交流的最初十几年里是一段不短的时光,它太长,长到似乎看不到尽头,也很难预测到什么可见的成果。于是就很容易使得急功近利的父母忽视或是根本不知不觉。

童年又是如此的短暂,转瞬之间,孩子已然长大。到了青春期,觉醒的父母几乎可以坐享其成,孩子带着早年间父母觉醒的,有效的陪伴,他们似乎有与生俱来的自信,快乐,安全感,并由此衍生出的很强的专注力,学习力。而不觉醒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同样到了青春期,十几年累积叠加,孩子各种问题便会一一呈现并开始层出不穷。觉醒与否,这中间便出现巨大的差异。也能从根本上影响着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

这也是一本让我边看边惋叹的书。今天同一天里发生的两件事就让我轻而易举的印证了本书的观点。

早上,我在上班途中,收到乐乐在佛光青少年班老师的电话,本来是一个处理班务的普通电话,但是老师却在电话额外的主动的向我提及乐乐,对他称赞有加,老师的原话还说乐乐是他们青少班一个宝,是未来的栋梁之材。也许老师是言过其实了。虽然常常听到别人向我称赞乐乐,但今早突然间听到老师这么高调的表扬还是让我心花怒放。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十几年不自觉的觉醒让我收获了一个如此省心的孩子。

很凑巧,我今天上班时遇见小学同学的妈妈,她见到我就向我唉叹儿子的种种劣迹,原来小学时成绩还过得去。升中学后,各科考试不及格,上课睡觉,作业不交,玩游戏到半夜不睡还天天无故发脾气学校马上要考试了,这种状态让妈妈心焦。同学的妈妈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那么乖巧聪明的孩子会变成今天这样,一愁莫展,说自己最近经常为了孩子的问题失眠。问我有什么好办法?听她的诉苦,我想到了“父母的觉醒”。我想告诉她,我知道最有效的好办法就是做个觉醒的父母。可是这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不能说出口;我也不知如何说出口;我又怎能说出口?!最后也只能在心里一声叹息。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到来都是上天落入凡间的天使,但是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形形色色的家长,也就造就出各种各样的孩子也许无需惊讶,便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行文至最后,我想养育孩子虽是极其复杂的体系,但是大道至简,与孩子相处又是那样的简单,只要我们能做安于当下,接受当下的自己和当下的孩子。就如书中所说,如果父母能够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与不完美,孩子也会坦然接受自身的一切,从容地做真实的自己。而孩子将会引领父母走出自负感,拓展真实的自我,充分享受当下的生命,最终进入觉醒的境界。


最后,我终于醒悟了,我的脑海里蹦出来两句话,道法自然,活在当下。原来,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早早的这一切说得明白透彻,只是,在等待父母们各自觉醒的时刻而已!(完)

 





《父母的觉醒》读书笔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