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读懂名著?

2016-09-26
乐乐8岁9个月21天
图文/乐妈妈原创
身边的亲友大多知道乐乐是个喜爱阅读的孩子。比如金庸的小说,他可以在一天之内利用空余的时间看完一本二三十万字厚厚的一本。我一直觉得孩子小小年纪能有快速的阅读速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是这种快速的阅读能力是在我多年来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引导下慢慢积累而成的。而最近有一次在聚餐中,一位曾经是当老师的长辈听说了现在乐乐阅读的速度飞快之后。很快的把眉头一皱,语重心长,也很客气地给了乐乐一顿善意的训话:“乐乐呀,读书不能求快,你读得这么快,能明白书里讲的内容吗?我们读书要慢慢读,一页一页地读,甚至这一页读过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以回过头重读两次三次,反复读,直到把书里的内容弄清楚了,再接着看下面的内容。这样读书能读懂,也才是有用的读书!考试时才能用得上”云云。因为是长辈的提议,乐乐当
时只是听在心里,没有说什么,他说他只是礼貌的点头回应。
几天后的一次偶然,我和乐乐聊到了读书的事情。乐乐才把他的不满情绪说给我听。乐乐说道:“妈妈,他们说我读书读得太快了是没用的,没有理解书里的内容!可是,我看过的书都是很好看的,我都知道书里的内容,他们为什么要我慢慢看,一页一页重复看才明白书里的意思呢?我根本都不用这样慢慢的看书。就算我看得很快,看第一遍时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再看第二遍时就能看明白了。就像哈利波特我也有看不懂的地方,但是,我看完一遍,会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我就能看懂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我慢慢地看书?!
其实,乐乐不明白,我明白!这里对于看书,对于『阅读』的理解也许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乐乐的长辈因为是当过老师,就像我们以前读书时,学校的老师,哪个不是常常要求同学们看书时要专心一致,把前面的弄懂再接着看下面的内容,绝不允许我们有一种囫囵吞枣的学习态度。而那时候读书也仅限于课内的那些课文范文,一天到晚词语,段落,中心思想,文章旨意等等。一篇文章分析来分析去,表面上读得非常的透彻深刻。但也没有多少趣味可言,学生也没有得到多少的营养,写出来的东西依然干巴巴毫无文采可言。那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这种毫无生气的课堂上浪费着多少的时光。但是,反观乐乐现在的阅读,如果还是以前当老师的眼光来看他的阅读,也许会让人大跌眼镜。善良的人们总是要拿出他们善意的尺度来衡量人间事。孩子这样的阅读有用吗?如此快速的读书法能读懂吗?如果读不懂又没有用,那还读来做什么呢?!此刻,我也许还不能给出很好的答案。但是,我想,我该反思的是,乐乐的阅读真有问题吗?问题又是出在什么地方?
应该说今天文章这个题目本身就带有功利性。在带孩子读书的进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实在是不能单一的给孩子下是否读懂或是读不懂的定义。我们是否应给孩子的阅读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深刻的定义。阅读应该更多的是让孩子在长期的阅读中获得一种积累,学习一种能力,是为提升孩子生命的价值而读书。
道理似乎很容易让人明白,但是知易行难。我也时不时的掉入想要考考孩子是否读懂一本书的怪圈。一本《简爱》,乐乐用了几天就看完。他在学校要求写一本书的读后感时,就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看过的众多书籍中,选了《简爱》,但是,他惜墨如金,只用寥寥数笔这样评价他所看到的《简爱》:简爱很坚强,面对舅妈和表哥的不公平对待和迫害,她很勇敢!从他的这个简单的句子里,我看不到乐乐到底还从快速阅读的《简爱》里看到了什么,我无从肯定。我也想知道更多。
我曾经有点不放心的问他,”书里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企图乐乐能一鼓作气把整个故事给我复述一遍来满足我的阅读虚荣心。但是问过之后,我又后悔了。
乐乐却笑了笑,有点狡黠的答道,”妈妈,你还记得吗?我小时候,你如果想要我看哪本书,你就会想方设法的引诱我,你会先读一小段给我听,等我迷上了我就会自己拿来看,直到看完整本书。现在轮到你了,你不要问我书里讲的是什么故事,你要像我一样自己看,看完了再来和我讲书里的故事喔!“
很明显,风水轮流转,如果我不自己下点功夫,已经没有那么容易就可以在阅读方面轻易的和乐乐进行交流了,他的言下之意便是,妈妈,你如果不读书,那么一切免谈!于是,我只好,用两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见缝插针去完成乐乐才用几天就能读完的《简爱》。到底是名著,以前我只是一个标题党,书中的内容也只是看大概看热闹。但如今,在乐乐的监督下,我也不敢造次,还是认真的老实的看了起来。这样的书,有时看着看着就走神了,不知所云了,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能力一点点的蚕食才能有所获。必要时,我还会在书上一些地方作了笔记和记号,以便将来和乐乐交流时能有更多一点的底气。这时,我会很羡慕乐乐,我想他如果知道我这么笨的读书方法,肯定会笑话妈妈的。他的读书是那样的潇洒,记性好,能够不拘一格,不管是任何一段都能说上两句。
那天,我读到了简爱和海伦的一段对话,突然忍不住又很不屑的对乐乐说,”这个海伦对简爱说,你们的仇敌要爱他,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的,凌辱你们的要待他好!。。。。。。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要由他打。。。。。“我对乐乐说,”天底下哪有像海伦这样傻的人,只会让人欺负,简爱一定是不同意的!“
妈妈,你别傻了!你再往下看,你就会发现简爱其实是同意海伦的想法的!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因为,后来,简爱的舅妈病得很重,她还是没有跟她的舅妈计较,虽然舅妈以前对简爱很坏,经常打她,还把她关进可怕的屋子里,孽待她,但是简爱在舅妈后来生病时,还去探望她,陪着她直到死去!所以简爱是同意海伦的说法的喔!她愿意原谅她的舅妈喔!”
乐乐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接着又举例说:“还有,妈妈,你看到了罗切斯特跟简爱求婚了吗?你知道为什么那时简爱不嫁给罗切斯特吗?我告诉你吧,因为,因为简爱知道罗切斯特已经有原配妻子了。就是那个疯了的女人,她不想有重婚,所以她拒绝了。离开了罗切斯特,但是后来,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因为火灾受伤变成残疾眼睛失明了,她又回来和罗切斯特结婚。嫁给了罗切斯特和他生活在一起。说明,简爱是可以宽容别人的喔。也就是想海伦说的那样!
我听着乐乐的诉说,突然想起,我还是在初中时才听到老师讲”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要由他“这样的圣经里的句子,那时已经是十几岁的我只想到天下哪有可能有这么傻的人?!可没有像这个才不到九岁的孩子想得如此的到位,运用得这般精确。那么,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即便这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对他目前正在看的书里只有一点点,或者只是一些片段的理解和体会,那又能怎样呢?!本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就是适合每个年龄段的读者去不断的阅读,不断的挖掘新的体会和感受。何况对于孩子,来日方长。今天,只要他肯读,他能有这个兴趣,足矣!!





再见啦!!
感谢新浪首页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