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丁“到“福尔摩斯”

2015-06-01
乐乐7岁5个月26天
图文/乐妈妈原创
这一个学期(二年级下学期)以来,乐乐几乎每天都在看《丁丁历险记》,只要一有空闲就争分夺秒的看个没完。这套书从4岁到现在7岁半了。几年间,乐乐看过的书也不在少数,但这套《丁丁历险记》从未停止过!我为了他能有更多的时间看更多其他的书,借来的《丁丁历险记》到期后就暂时不再为他续借。但却是徒劳的。有一天,他从学校回来兴冲冲的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就是他自己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到了整套的《丁丁历险记》,毫不犹豫的借了几本回来。又是一头扎进书堆会他的“丁丁”去了。最后,他得出一个不小的结论,他说,妈妈《丁丁历险记》的作者艾尔吉没有把《丁丁》写完就死了,最后一集《丁丁与丛林战士》以后就没有了,真可惜!我要多读一些书,还要学会写书,以后,我想写《丁丁历险记》的续集呢!妈妈,你说这样好吗?!我现在是不是很会看书,也很会写书呢?乐乐的话问得我心里偷笑,口上却喜形于色大大的鼓励了他一番。愿他梦想成真!乐乐便也信以为真的作他的”丁丁“美梦去了。
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从未收到过有关老师对乐乐有什么不满意的投诉。每学期的家长会听得多的也是老师对乐乐的赞许。但最近一段时间,他们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却对乐乐颇有微词。见面时,向我投诉说,乐乐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招来老师的不满。我听了之后,真的不知道是该欣喜呢,还是要把乐乐训一顿?高兴的是,多年来,亲子阅读的坚持使得乐乐的阅读兴趣有增无减。也正是这种来之不易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数量保证了他目前学习上的轻松和高效率。但是,在课堂上看无关的书籍毕竟不是老师喜欢的事,既然是在上课就不能私自违反学校的规定。所以我还是找乐乐谈了一下,我还首先肯定了他喜欢看书的好处(毕竟阅读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事,而我每天也会争取给他留更多自由阅读的时间),再跟他挑明不要违反上课的规矩。希望下不为例。由于谈话是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的,乐乐也很愉快的接受了我的建议。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没多久,乐乐竟在他们的班级里掀起了一阵《丁丁》风。放学时能看到他们班级的好多个孩子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图书馆里借来的《丁丁历险记》。有小同学还很开心的跑来向我汇报:“阿姨,你家乐乐介绍的《丁丁》太好看了,我已经看了X本,还要再借几本!”据说他们学校图书馆的丁丁最近被他们班级同学“抢借一空”
如果因此能够在班级里带动同学形成阅读的气氛,乐乐倒是功不可没呢!
既然乐乐那么喜欢,我也就由着他每天看他的《丁丁》,毕竟如此优秀的漫画本身就值得一看再看。孩子自然能在反复的阅读中找到乐趣并从中获益。话说回来,虽然他见缝插针的看《丁丁》,但也从不拒绝我提供给的其他任何书。如果细心了解孩子脾性和习惯,再根据他的爱好选孩子喜欢的书给他几乎是百发百中的。我想,是时候再为找点新的内容的书看看。我一边一如往常的为他提供许多的绘本和桥梁书,一边在为他物色难度更大一些的纯文字的书。乐乐早已具备了读文字书的能力,这是一个过渡的时期,他一半还徜徉在多彩多姿的绘本世界里久久不肯离开,一半对于纯文字的书籍也来者不拒。但我还是小心翼翼的避免他一下子会让纯文字的大部头书给吓怕了。
丁丁之所以那么的吸引乐乐,也许是男孩的本性使然。正义勇敢的丁丁和他的朋友们在世界各地的探险故事令他神往,而才能出众的丁丁几乎成了孩子的偶像。我突然想到了曾经有一个角色和丁丁有点类似。同样是各种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同样是有着卓尔不群才华的“福尔摩斯”,一个早已远去的角色变得无比的清晰。我几乎在同一时间确认乐乐会喜欢的。
那天下午,当我收到乐爸爸帮我们带来的上,中,下三本像砖头那么厚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时。把自己给吓了一跳,这么厚的书孩子会看吗?能看吗?然而,这不正是我考虑了很久才下决心为乐乐买的书吗?不是我已经在心里确定乐乐一定会喜欢的一套书吗?这时书真的到手,我倒犹豫起来了!但还是把这套书作为乐乐参加“翘楚榜经典考核”获得好成绩后的礼物送给了他。
先不说这一套三大本的书有多厚,首先,它是简体字版本。我不能保证乐乐会不会有看不懂的字,毕竟他是一个正在“繁体字体系”里学习的孩子。再者,这套书除了寥寥可数的几张插图外是全文字版,对于图多字少的绘本依然痴迷的乐乐能接受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版原著吗?我不敢贸贸然就让乐乐打开书来。
我想我得在这套书里找一个适合孩子的切入点,再以星星之火的形式点燃乐乐的阅读兴趣。记得不久前一个假日的早晨,我带着乐乐和表弟远远去外面快餐厅吃早餐,用过早点后,我就让俩孩子打开带来的经典书籍在原桌子上诵读起来。一位服务员见状走近来,直夸我家孩子真乖。她说这样孩子能这样读书真是太好了,换是她家或是别家的孩子想要让他们在外面也能乖乖拿起书来读,简直是痴心妄想,还加了一句很广东话的话,我家孩子“睬你到傻”(意思大概是叫孩子读书孩子是绝对不会买你的帐的)。我想我家的孩子也绝不是天生爱读书的,那为什么这位阿姨会如此感叹。她怪的是孩子,但她大概万万没想到问题的根源却在她自己作为家长的身上。说到底,孩子还小,完全有赖于家长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培养阅读的兴趣和坚持阅读的习惯。当一件事成了兴趣和习惯时,你让孩子自觉读书便成了轻而易举的事。反而要是没书读才难受呢!为人父母,总想着我供你吃供你穿,把你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这么大,你就应该好好读书才对得起父母。其实这对孩子好,爱孩子和孩子要好好读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想要孩子用功努力,只有家长自己先用功努力才能找到出路。
福尔摩斯已是早已远去的模糊的的儿时记忆。我从未想到时至今日,我竟会为着孩子重新捧起那厚厚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看(其实以前也没看全,只是电影电视看得多
),打开扉页,一则有关该书作者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只见书中介绍道:1894年,在已经出版了多集“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柯南道尔决定在故事的结尾让福尔摩斯在一个戏剧性的时刻,坠入深渊中淹死,而让华生来结束《最后一案》故事。但是广大读者不依不饶,甚至十分愤怒地对作者进行威胁和谩骂。。。。。。到了1903年,柯南道尔在《空屋历险记》这一故事里使福尔摩斯起死回生,从而又开始了另一组故事的创作。。。。。。我知道作者这样的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不吸引乐乐的理由,于是便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给乐乐描述了一番,果真我故事还未讲完,乐乐早已抢过我手上的书,急急的问道:”妈妈,在哪一集的故事里有讲到福尔摩斯坠入深渊,后来他又是怎么复活的呀?!“说着也不等我回答,他已经自己翻到准确的章节,一门心思的读了起来。没一会儿,他合上书,笑嘻嘻又如释重负的为我解说:“妈妈,原来,福尔摩斯根本就没有掉到深渊里,只是华生不知道,以为他掉了下去。。。。。。”才没多久,他就可以将他看到的书中的故事向我娓娓道来,这时,我知道我的眼光没有看错,乐乐完全有能力读懂这样的书。接下来,他只是在每天早上上学坐地铁的短短时间里看起《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才几天功夫,就把上册看了一大半。看乐乐喜欢,我也想自己有机会跟着他看这书,但是始终不及孩子看得进,没多久,他就来调侃我,“妈妈,你看书也太慢了,我都看完《四签名》在看《冒险史》,你还在看《血字的研究》,难道你就不能像我一目十行吗?“
我只能回答说妈妈正在努力。。。
接着,乐乐又说:”妈妈,原来这书真好!我还以为我不会看这书呢。爸爸怎么就这么会挑书呀?!我很喜欢看。以后才不再打那些什么无聊的(电子)游戏呢!一点用处都没有,还不如多看书呢,还能多学到很多东西。妈妈,你说是吗?“最后这些话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我让他看《福尔摩斯》压根也没想到和他平时打五分钟的游戏有哪杆子关联。这小子倒像灌了迷糊药似的开了窍,竟说出这等深刻反思的话语。孩子心,海底针,实在难以捉摸呀!不过,好在我还是心清如镜。我知道这套书乐乐是一定要看的,而从今往后,这游戏也是会照打不误滴!
。
看了《福尔摩斯》,对于“丁丁”依然不离不弃,还在他们身上找到异同处,他说:”妈妈,丁丁是记者,他喜欢探险,福尔摩斯是探长,他喜欢破案。但是丁丁有时也会破案,就像《绿宝石失窃案》里。而福尔摩斯有时也会像丁丁那样探险。就像在《四签名》里,福尔摩斯他们在泰晤士河上的疯狂追逐。所以他们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能如此的触类旁通倒也是如我所想。

还有,他看书的方式并不是如成人想象的那么规矩从头到尾按顺序一页页看下去。一套书,他总是翻来翻去,看看这里看看那里,有时专挑自己兴趣的内容就读了起来。有时经常是看了开头,急切的想知道结尾,就直接掀开来看个究竟。然后再从头开始又看一遍。这样的看书方式大大的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不过我也没有阻止他或是一定要他该如何看书。开卷有益,只要孩子保持阅读的兴趣,足矣!毕竟孩子人生路上阅读的路还很长很长。三大本书翻来翻去,同时拿在手上,乐乐又惊叹,“哇!我爸爸真不容易呀!这么厚,这么重的书都还帮我从广州背回来,真是要谢谢爸爸呢!”

呵~~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比看多少书都来得可贵!
感谢首页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