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诗漫谈说写景(二)

(2022-12-13 08:10:56)
标签:

转载

分类: 十、新诗学步、诗苑杂谈

 学诗漫谈说写景

     前者说了,写诗填词,无非情景二字。学诗人的初步体会都是情易写,景难描。情感之语,感什么就说什么,似乎没什么困难可言。而景色描写,就比较难了。写景,首先就要选景,而去选景,大家习惯上,不是在自然的真实环境里去找,而多数是在耳熟能详的前人的诗句里去选。动辄风花雪月,动辄亭台楼阁,还有什么兰舟啊,曲水流觞啊,春燕秋雁啊,实际上多是前人句里摘来的。所以,所谓选景,其实都是在借句。

      那些风花雪月的景色描写,没什么不好。从古人的诗里去借句,也不是什么错。关键是,要用的其所,要贴切自己的诗意。我们每写景物,实际上总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因为,我们想到的景色太繁多了,不知道从何说起。有时,为了凑句,前一句写了明月依窗照,接下来的句就可能写花红听鸟喧。写这花红柳绿的时候,就忘记了前面的景色铺垫,那是在月下,在深夜,花怎么可能会那么鲜艳的红,鸟怎么会任意鸣唱?想咏花的时候,又怕遗漏了鸟;想写月的时候,又想带上风;若都面面俱到,那又成了大杂烩。总之,本意是想写出精彩的诗句,却常常堆出一些垃圾。景色杂乱不堪,当然就是垃圾了,呵。

     实际上,景色宜真而不宜杂。写景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景而去写景,那么,总想选最好看的景,常常会挑花了眼而成了乱景。写景的目的别忘了---是为了情,是要为了而去配景。故有前人云景语即情语。这里我说的,就是指着情调,或者说是想表达的诗意的情感基调。比如说忧伤,那么,忧伤时的环境至少不能全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花开烂漫的。比如我们写老友重逢的喜悦,那,至少不能选凄风冷雨,风萧萧兮易水寒,或孤灯残叶的氛围。俗话说境由心生,写诗之境,就是要依心(心情)而景的。在这里,要讲究点唯心论,因情动而去言诗,那么,诗中之景物,必然要和此时的情感协调配合好。这是最基本的审美常识。我们谈情说爱,还喜欢去那花前月下呢,有了这样的心情,就需要这样的景色来搭配。景色影响心情,写诗概如此,景色同样影响诗境。道理并不深奥。

     一首诗是否精美,其实,不在于诗里写的景色多么神奇美妙,而在于诗里的景色和你想表达的意思是否贴合。

       写景,实际上是谋篇的一部分。它是参与到诗之结构的起承转合里的。我们把意味含蓄些的情感,不想直接说出来的意思,常常就借景物的表现表达出来了。或者,我们想表达一定的情感,但,直直地说出,又太缺乏感染力,太苍白。那么,我们就先渲染一下语境氛围,在氛围达到一定的火候时,再说出来,会使人感受更深。那么,这时景物的作用就是潜在的,由暗而明地表达,则是一种易于感染人,容易被人接受的说法。再细看上面这二种情况,我们知道,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而诗意表达的顺序或过程,我们又把它称为章法(或结构)。

     再从虚实的角度说一下景和情的关系。景物是客观的实在,我们可以看成是,思想情感是主观的无形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一首诗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这虚虚实实的变化过程。写写景色,给人以客观真切的感觉。再写写情,则是由客观上升到主观的升华。通常我们说的触景生情其实就是诗词写作的要旨。所谓诗词写作的技巧,就是对这虚实的关系如何把握的要求和规律。如写诗讲究起承转合---谓之章法,那么,这几个字其实就对应了触景生情这几个字。

     例如可以这样,先以一景色起笔,把人带进一景色氛围里,这可以看成是,触到的是景。是什么样的景呢,你大可在里大肆渲染,写的越真切越好。景色氛围浓郁了,那么,人自然会有感触的。那么,自然也会发出感想、联想,这时,人就不仅仅去盯着看景了,而常常进入一种思的状态。这阶段,其实就对应着章法中的。思完了,陶醉尽了,我们的自然状态,也会带着刚才思想的余味,再去品味周围的景致,这时,我们可能不会仅仅盯着眼前的景物,而可能会把眼光放的更远一些。这过程,就对应了章法上的(或称)。由景而引思,是人类最自然的感知过程,也最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因此,这样的写法也最普遍。

      前面说了,我们写诗的表现过程,其实是很唯心---颇有那我思故我在的意思。我们写诗的要旨,也就是需要很唯心,即是一切为自己的情绪服务。诗言志,即如此。那么,如何让景物为我服务呢?

     我们其实不必去翻阅典籍,也不用去那唐宋诗词的故纸堆里寻辞找句来设计景色。只需要从我们最熟悉的景物开始写起,就足够了。我若生在江南,我就可以从那家门前那满塘的荷花写起,而不需要强行去写自己见都没见过的满天大雪。荷叶的清香我嗅过,莲藕的丝联我尝过,那荷塘的清凉我享受过,我若把这环境写出来,自然得心应手。我心情好的时候,我们写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可以写上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却可以写上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还可以写上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心情好就会想到那荷池翠碧之象,心情不好则会看到那残荷枯叶的败象。至于选取什么景象来写,那是由你的心情来决定的。也就是你写诗填词时的立意所决定的。

      我们最常面对的,可能没这么清爽宜人的景象。也许,我们在想写诗的时候,一抬头,看到的就是眼前一扇简简单单的窗户。那怎么办?是不是就写不出前面那些荷花诗那么美的诗句了?不是的!心中若有诗情在,入眼皆是画中诗。试看几个前人关于窗的诗句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他们写窗时所处的环境,未必比我们浪漫多少,可是他们含的诗语,却写的这么好。我们也可以写出自己的:

 二十五弦弹破窗,流音一抹暗青缸

酣余瑞雪前窗挂,方觉流年一岁除

十二轮回辰又至,隔窗疏影自嗟呀

吟过平水笔轻衔,窗外晨风犹自喃

      景物,结合到我们最熟悉的环境里,就能表现出真切二字。从最熟悉的景物出发,尽可以去做你最丰富的联想了。比如杜甫的这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他写了窗,写了门,这是生活起居中最熟悉的景物了。看他的窗,他当时的窗外,真的会是那西岭千秋雪吗?当时他的门外,真的有东吴万里船吗?不一定,实际上也不需要真的是那样的。也许他的窗外,当时就是一个秃岭,也许他的门外,就是一个小泥沟。

     还是那道理,从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出发,那叫贴切,不拘泥环境而富于想象,那叫诗意。最最关键的,是有个出发点!如我自己写的这个吟过平水笔轻衔,窗外晨风犹自喃,在写完平水三十韵的习作后,轻咬笔端,算是自然态了。轻松之余,向窗外看去,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夜吟诗句不晓晚,蓦然已是晨风吹也。这个也是离我最近最熟悉的景物了,我完全没必要这时去写荷花翠碧兰舟荡,呵,因为那景与我隔的太远。若我这时真的再去写那个荷花景,当然大家都会看的出---假!从最熟悉的景物出发,很重要,这并不限制你想象力的发挥。

     选取设计自己诗里景色,其实不难,关键的要点,还是贴近自己所熟悉的。所熟悉的,其实也不一定就是自己真实所处的环境景物,经过的但属于回忆中的也是。没经过的,只是读过的,但是和自己的感觉很贴近的,也算。这上面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忌讳的就是,并不熟悉这景色意味着什么情调,只是觉得好看,就塞进自己的诗里。非常容易景隔,也就容易破坏了你的诗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