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理河
大理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45
  • 关注人气: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渲染法

(2022-08-06 07:03:59)
标签:

转载

分类: 十、新诗学步、诗苑杂谈

渲染法 

渲染本是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的阴阳向背,用以加强表现效果。这种加浓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法。

在诗文中则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角度的铺叙、描绘与形容,以形成某种氛围,从而突出诗文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以之加强艺术效果的艺术表现方法。常用于场景描写。

渲染的作用:

1)使所表现的人物或事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加真实感人。 

2)为情感的抒发营造气氛,做好铺垫。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分析:

诗的前三句尽情地渲染“待客”的场景:自酿的米酒色彩是那么的鲜明,形态是那么朴实可爱;米酒呢?正放在红泥小火炉上温着,火炉是新的,小的,红色的,又显得那么温暖可人;天又快黑了,雪就要下了,这样的天气能饮上一杯温暖的酒该是多么的愉快呀……通过这样生动的场景描绘渲染,营造了一个天寒人情暖的环境气氛,为结句的发问做好了铺垫,使这一发问更令人回味:作者在问(“问”,是“邀请”之意)谁呢,在等谁一起喝酒呢,其实作者正是在等待的是友人“刘十九”。作者正是通过这样浓重的渲染,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从而使得这种情感抒发更加真实感人。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地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分析:

词的上阙,作者首先着力对男女离别的凄凉场面作细致的描绘:暮色阴沉,骤雨乍停,在瑟瑟的秋风中,长一声短一声的蝉鸣,显得那么地凄惨悲切。长亭周遭,弥漫着的是无比萧瑟凄清的气息。接着,作者又对这对离别男女痴情的形象进行刻画:分离在即,作者面对恋人在长亭前帐中摆下的丰盛酒宴毫无兴致,心里有的是无限的忧伤与不舍。可“兰舟催发”——艄公一声紧似一声地催促着开船起航。于是,一对恋人不禁紧抓着对方的双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一味地饮泪抽泣。最后,作者还反复地描绘了想象中的别后情景:色调沉沉的暮霭,茫茫千里的迷离烟波……这一切无不充满了浓重的离愁别恨的哀怨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强烈地突出了离别恋人的悲苦形象,十分真实感人。也为下阙的抒发“更与何人说”的“伤离别”之情做好铺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正侧结合法
后一篇:衬托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