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侧结合法

(2022-08-05 08:30:04)
标签:

转载

分类: 十、新诗学步、诗苑杂谈

正侧结合法

正侧法指的是在诗作中描写事物时,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包括人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是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正侧结合就是在描写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陌上桑》,除了直接描写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之外,更通过对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端正自己的仪容的描写,以及对耕地的人看见她,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还互相埋怨生气等的描写来表现罗敷的非凡美丽。这就是使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

正侧结合的作用:

1)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

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评价术语也可单用于“侧面描写”的作用。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分析:

这首诗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首联与颔联是正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梅花在“众芳摇落”时节“独暄妍”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引人入胜的“风情”;颔联进一步从正面具体描写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和“暗香浮动”的神韵。

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颈联从“霜禽”与“粉蝶”受梅花的吸引进一步烘托梅花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度,烘托梅花品格: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擅板与金樽”(歌舞饮宴)染杂其间的。这样正侧结合的描写,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动静结合法
后一篇:渲染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