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标题党”,我们要警惕!
我们都知道,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条消息,都有标题,用以标明它们的内容。好的标题,基本能概括书籍或文章的基本内容。人们常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通过书皮上的书名或文章标题,人们可以对这本书、这篇文章、这条消息,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作出看或不看,一般地看或者详细地看(即通常所谓的粗读或精读)的抉择。标题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因此作者在确定标题的时候,都要仔细推敲,慎之又慎,力求做到准确、鲜明、简洁、生动,来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提高书籍或文章的社会价值。
但遗憾的是,自从网络兴起、并且得到蓬勃发展后。一些网站的编辑、记者、管理者和网民,为了博取眼球,增加点击率,提高知名度,违背制作标题的基本要求,任意制作与文章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标题,用一些低俗、媚俗、暴力、色情的语言,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哗众取宠,误导读者。社会上把专门在网络标题上兴风作浪、把水搅浑的这帮人,称之为“标题党”
“标题党”不但在社会新闻方面制造虚假标题,而且还在文学著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方面,拟些让人想象不到的标题。例如:“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风流韵事”,其实讲的内容是“八仙过海”的神话;“一个猛男不顾劝告,酒后乱性,与猛兽肉搏”,其实讲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苦命村娃高干女—一段被狠心岳母拆散的惊世恋情”,其实讲的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把一个好端端的作品、就被“标题党”变成色情故事,可恶至极!鉴于“标题党”用猎奇、夸张、玩噱头式的语言,以偏概全,虚假夸大,严重违反了社会公序良俗、污染版面,误导读者。因此,国家网信办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整治“标题党”专项行动。经整治后,收到显著效果,但还有“遗毒”,不时又会出现在网络里。最近,有朋友给我转发来一篇博文,题目是《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老人的8倍不止》。稍微有点营养知识的人一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含有虚假夸大的标题,很容易造成误导人们多吃糖、少吃蔬菜的严重恶果。。
按一般常识,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应该告诉读者这个发现是来自哪个研究单位、哪位科学家、是什么时间、经过什么样的手段获得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整篇文章里看不到一点信息,像“四无”产品一样,只是用“上海专家”四个字来迷惑读者,贩卖私货。
吃甜食的老人,怎么能比吃蔬菜的老人健康?而且健康指数高出8倍?我查了一些相关材料都认为:一个以甜食为主的饮食模式,其健康结果绝无可能优于一个以蔬菜为主的饮食模式。有学者说,在正规的医学和营养学研究中,从未见过任何一个严肃的研究能得出如此夸张和确定的结论。健康是一个多维度、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结果,不可能用一个单一饮食因素(吃甜食 vs 吃蔬菜)就得出一个如此巨大的、简单的倍数关系。这些健康的老人可能同时拥有良好的基因、规律的运动、总体均衡的饮食(虽然吃甜食,但蔬菜吃得更多)、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能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等。他们尽管吃甜食,但不因此而影响健康。对于老年人(以及所有年龄段的人),科学的饮食应该是:均衡膳食,遵循膳食宝塔的推荐,摄入多样化的食物;蔬菜水果要充足;限制添加糖的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添加糖的摄入量控制在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能进一步限制到5%以下。对于老年人,尤其需要控制,以预防代谢性疾病。健康是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累积结果,不能指望靠单一食物来创造奇迹。
尽管这样的文章标题容易误导读者,但我不认为作者用这样的标题是收了糖业公司的贿赂,为糖业做广告。作者可能出于个人目的,哗众取宠,用以吸引更多人来看他的文章。类似这样的事件,今后可能还会遇到,在阅读时,不能不引起警惕,别被误导、上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