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足球(中)

(2025-10-18 05:15:54)


 

中国古代足球的鼎盛时期是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是蹴鞠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在技术、规则、普及程度还是文化意义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蹴鞠从一项军事训练项目和民间娱乐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体系完备、规则成熟、极具观赏性的国民运动,并深深地融入了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开放,文化包容。这种背景为蹴鞠带来了几项关键性的变革:

1. 发明了充气的球。即用动物的膀胱(通常是猪膀胱)充气作为内胆,再用八片皮革缝制的外壳包裹。这比此前流行的内部填充毛发等固体物的实心球球体更轻、更有弹性,踢起来更容易控制,球速更快,为技术动作的复杂化奠定了基础。

2.革新了球门。革新的球门有二种:一种是场地两端各设一个球门(此前的球门是两端各6个,即6个坑),革新后的球门很高(据介绍有三丈多高)。两队对抗,以将球踢入对方球门为胜。这种玩法,提高了进球难度,因而也提高了观赏性。另一种是在场地中间设一个高高的单球门,也称 风流眼(见附图)。两队分别在球门两侧,轮流进攻,将球踢过“风流眼”,对方则需接住球并踢回,类似现代的排球。这样极大地提升了控球技巧和准确性。

除了有单球门和双球门的玩法以外,还有一种不要球门的玩法,名叫“白打”(见附图) 这是唐代最具特色、最流行的玩法。没有了球门,参与者围成一个圆圈,进行踢球技巧的表演和比拼,以踢得高、踢出花样、球不落地为佳,个人技巧得到了极致的发展。这种形式深受各阶层喜爱,从宫廷贵族到市井百姓都非常流行。宫廷女子和民间艺妓都参与蹴鞠,她们主要进行的是白打,动作优美,具有很高的表演性(见附图)。这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蹴鞠发展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城市生活丰富多彩。蹴鞠在唐代的基础上,走向了全面鼎盛和高度专业化。

宋代皇帝多数喜欢蹴鞠,尤其是宋徽宗赵佶(ji二声),更是历史上著名的蹴鞠皇帝。他在宫中组建了专业蹴鞠队,每逢庆典必有大比赛。他欣赏并宠爱球技高超的高俅,并让他担任了太尉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留下了物以类聚,人以球分的典故。

宋代蹴鞠的玩法,更加侧重于白打,即个人技巧的展示。对抗性的双球门玩法逐渐减少。白打的规则是:在场中划定的圆圈内,多人或一人进行表演,根据踢球的花样、难度、高度和球不落地的时长来评判胜负。由于民间蹴鞠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名为齐云社(又称圆社)的蹴鞠组织。有人把“齐云社”称之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之一。“齐云社”负责组织比赛、制定和统一规则、技术评级、推广蹴鞠文化。加入“齐云社”需要一定的技艺水平,社员有特定的服饰和礼仪。这标志着蹴鞠活动的规范化和组织化。

唐宋时期的蹴鞠,虽然从玩法、从规模,有着很大变革和发展,把蹴鞠推向了中国古代体育的顶峰。但我们也看到,作为体育项目,蹴鞠的对抗性越来越减弱,过多的崇尚个人表演,未能像英国现代足球那样完成向标准化、大众化竞技体育的转型;但其辉煌的历史,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璀璨的一页。(未完待续)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足球(中)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足球(中)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足球(中)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足球(中)


·        

o  

 

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