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足球(上)

(2025-10-17 05:31:33)


中国古代有不少球类运动,包括蹴鞠(足球)、击鞠(马球)、 捶丸(古代高尔夫)、步打球(曲棍球雏形)、木射(保龄球雏形)、水球(宫廷水戏)等。除了蹴鞠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清,历经2千多年外,其它项目大多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说它是“昙花一现” 也不为过。今天就谈谈在我国算得上源远流长的蹴鞠。

蹴鞠(音cu ju一个四声,一个一声),是用脚踢球,姑且称之为足球。早期的球,是一种用皮革缝制、内部填充羽毛或毛发等物的实心球。到了唐代,才有了充气的球,即用动物的膀胱充气作为内胆,外面再用八片皮革缝制而成。唐代诗人皮日休写过一首打油诗,描述了唐代气球的制作情况。诗中写道:“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燀(chan三声燃烧的意思)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据史籍介绍, 蹴鞠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经历了从军事训练手段到宫廷娱乐、再到全民性的竞技与休闲活动,最终在明清时期逐渐衰微三个时期。现在我就根据古代蹴鞠发展的三个时期,按照它的发展脉络,分三次做一简单介绍,与亲友分享。

首先谈谈第一个时期。早期的足球,是一种军事训练项目,用于锻炼士兵的体力、敏捷度和团队协作能力。汉代是蹴鞠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蹴鞠在军队中十分盛行,是军队检阅时常有的项目。汉朝的刘向在《别录》中说:“今军无事,得使蹴鞠。”意思是说,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军队就以蹴鞠练兵,寓练兵于嬉戏之中。据《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在塞外征战期间,面对士卒缺粮的困境,仍坚持组织士兵修建蹴鞠场并参与蹴鞠活动。刘向在《别录》中又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意思是:蹋鞠(蹴鞠)是军事训练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活动来检验武士的体能和技能。在汉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专著—《蹴鞠二十五篇》,可惜现已失传。班固在编辑《汉书 . 艺文志》时,把有关蹴鞠的书籍,都归入“兵技巧”。

汉代蹴鞠不仅限于军队,也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刘邦为他父亲在长安城以东的地方(今临潼境内)修建了新丰宫”,供太上皇与从丰邑家乡移居来的乡亲们踢球。从此,宫廷足球开始盛行,并有了球场和比赛规则。东汉人李尤写的《鞠城铭》有六句,头二句就写道:“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意思是:球是圆的,球场四周有围墙,球场东西两侧各有球门六个。后面四句写的是:“建长立平,有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音e一声)私(阿私,即偏袒、徇私的意思)。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它的意思是:比赛有条例,有规则,也有裁判。裁判员要秉公执法,不得偏袒一方。运动员要服从裁判,输了球,不要责怪别人。最后一句可以看作是写《鞠城铭》所要达到的目的。即球场上尚有严格的规则制度,政府工作何尝不是这样?《鞠城铭》不长,仅有六句,却告诉我们汉代蹴鞠在运动场地、竞赛制度方面,开始走向规范化了。《鞠城铭》是我国现存最早记载有关足球竞赛制度的文字;其中对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要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

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民间蹴鞠得到巨大发展。西汉都城长安常有“穷巷蹋鞠”现象。即在平民居住的巷子里,能见到百姓踢球,反映了蹴鞠在民间开展普遍的情况。刘向在《别录》中还说,每年寒食节,长安城里的人们成群结队到郊外踢球,时人称之为 “寒食蹴鞠”。到了后来,“寒食蹴鞠”成为中国历史上颇有名气的节令体育。(未完待续)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足球(上)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足球(上)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足球(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