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都偏爱月亮
最近,因为写有关中秋节的博文,我查阅了一些叙述中秋节的诗文。在查阅中发现,描写月亮的诗词很多,而描写太阳的诗词却很少很少。就以《全唐诗》为例:有人统计,《全唐诗》收录的48000余首诗中,直接出现“月”字的诗歌,大约在11000首到13000首之间。这意味着,平均每四到五首唐诗中,就有一首直接提到了“月”。 在所有的唐诗字词中,“月”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之一,长期稳居前几位。统计显示:李白现存约1000首诗中,出现“月”字的约有300多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人们认识李白,就是从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开始的。他无疑是唐代最伟大的“咏月诗人”。杜甫在约1400首诗中,出现“月”字的也将近200首。与咏月的情况相反,《全唐诗》以“日”为核心咏叹对象的诗歌,据不完全统计,其数量可能在100—200首左右。不难看出,唐朝诗人咏“日”的诗,远远少于咏“月”的诗。这显然不公平,有失公允!
常识告诉就我们,太阳与人类的生存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除此而外,有学者说,太阳是文明的塑造者,健康的守护者,未来的开拓者;月亮也因太阳的反射而存在。如果要再深一点说,那就是没有太阳,地球将是一片冰冷、黑暗、死寂,什么也无从谈起!就是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太阳,被诗人讴歌的文字却很少很少!
为什么诗人这样喜欢赞颂月亮呢?事出有因。文人笔下对太阳少了些赞颂,而对月亮有所偏爱的原因,综合一些我所能看到的分析、论述文章,大体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美学与感官层面:1.
二,情感与象征层面: 1.
月亮高悬夜空,跨越时空,亘古不变。当诗人仰望月亮时,会自然地想到这轮明月,也正照耀着远方的故乡和思念的人。月亮成了乡愁的载体,几乎在所有游子诗中,月亮都等同于故乡。2.
为什么诗人不喜欢写太阳呢?我也从一些文章里梳理出了一些原因:
一,
二,
三,
综上所述,诗人爱写月亮,是因为月亮不仅仅是一个天体,更是一个高度情感化、人格化和哲学化的文化符号。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内心的乡愁、孤独、爱恋与哲思;它又像一个温柔的倾听者,陪伴着诗人无数个不眠的夜晚。而太阳,则更像一个固定的背景板或符号,代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宏大的外部力量,如时间、皇权与自然伟力。因此,有学者说,月亮关照的是人的内心世界,而太阳定义的是人的外部世界;诗歌的本质是向内探索的,所以月亮自然成为了诗人笔下那个“永恒的明星”。
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