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025-09-29 05:21:01)


 

 昨天 (928) 写过一篇《安之若素》的短文,主要讲了以道家思想为主的处世之道。今天,想谈谈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处世之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句源自儒家思想的名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极为刚健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境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某件事不可能成功(或很难实现),却依然要坚持去做。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论语·宪问》记载了子路夜宿鲁国都城石门时与晨门(守门人)的对话: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 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对话内容的意思是: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从这段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守城门的人非比寻常,子路只答一句自孔氏。 对方便知道指的是孔子,还知道孔子具有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品性。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当时社会对孔子进取精神的概括,入木三分。史书介绍,孔子在春秋乱世,通过周游列国、教授弟子、编订六经等方式,坚持恢复礼乐秩序,维护仁义价值,践行理念 ,展现儒家直面困境的担当意识,以及为实现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的献身精神。

与道家无为而避世的退守哲学不同,儒家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孔子周游列国,希望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尽管屡遭挫折,累累若丧家之狗 像无家可归的狗一样疲惫),但他从未放弃努力。这种精神的核心,被认为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评论家认为,行动的价值并不仅仅由结果来定义。这种努力本身,就是对道义的彰显,对理想的坚守,其过程就能感召他人,传承精神。正如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明知大势已去,仍奋力一搏,其就义后,留取丹心照汗青,其气节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行动的意义超越了成败!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知其不可而为之”,并不是指明知道做不到而偏要去做,而是做事不问能不能,但求该不该;不求结果,只求过程;不论结果如何,但求问心无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了一种超越功利、迎难而上的精神追求

有人会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与“安之若素”、“随遇而安”相比较,哪种处世之道好?这不能简单地类比。有学者说:一个完整的理想人格,往往兼具这三者:他会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去追求理想(进取);在遭遇艰难险阻时,能有“安之若素”的定力来稳住心神(坚守);而如果事情不成或环境变迁,又能有“随遇而安”的豁达来安顿生命(调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可看成是出发的号角,是理想和方向;“安之若素”则是途中的铠甲,是韧性和坚守;“随遇而安”是心灵的归宿,是通透和从容。有方向、有韧性、有归宿,一个人便能在这世间既有所作为,又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通过学习 ,深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悲壮而崇高的英雄主义情怀。它不是为了追求虚幻的成功,而是为了确认原则的存在,是为了践行不容推卸的责任。它代表了人类精神在面对巨大困境时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力量!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之若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