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健身意识,突破时空局限

二十一世纪被认为是追求健康的世纪。近一二十年来,出版了大量有关论述健康的书、报、杂志,各地电视台也先后增设健康栏目,运动健身,深入人心,为健康而投身运动的人群,随处可见。过去,人们相见,第一句话,往往是“吃了吗?”“吃的啥?”如今,都变成了“最近身体咋样?”“早上活动了吗?”参与健身活动的人,大多在清晨;也有在下午或晚饭后的。运动场地,一般在体育场。或公园,或小区广场。这些都是户外场地,地方大,空气好;但有一个缺点,一遇到恶劣天气,活动往往被迫终止。
在众多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当下,我也会听到一些上班族,或有家务拖累的男男女女,抱怨抽不出时间锻炼。与此相反的,不少退休在家的老年朋友,则抱怨没有场地,想锻炼却没法锻炼。时间或场地,的确是参加健身活动的先决条件;但回顾古人葛洪的一段话,对那些苦于没时间、没场地锻炼的人群,应该有所启示。
葛洪是东晋时候的一位医学家、养生家。他主张用“导引”健身。 “导引”有很多套路。如“五禽戏”、“六禽戏”等。那时也有一些人苦于没时间、没场地去练成套“导引”。葛洪就极力主张不要受套路约束。他认为:“或屈体,或俯仰,或倚立,或踯躅(音zhizhu都是二声,徘徊的意思),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也就是说练习其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导引”。至于练习的时间,葛洪也认为:“不必每晨为之,但觉身有不适则行之。”葛洪的这些主张,对“导引” 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葛洪对健身的一些主张(不受套路约束,不受时间限制),对我们应该有所启迪。运动健身固然需要时间、场地,但只要你有健身意识,就能见缝插针,找到活动时间;只要你破除“没有场地就没法锻炼”的固有成见,就能找到你活动的空间。有条件要活动,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活动。这种进取精神,取决于你是否有健身意识;如果你有健身意识,就能挤出活动时间,找到活动的地方。
我退休前,每天要备课、上课、搞科研、写文章,还要适当参与家务劳动,时间挺紧,抽不出时间去操场锻炼。我面对困境,只能因时制宜,想方设法来活动身子。我会在早上起床前、晚上上床后,在床上做全身按摩,行腹式呼吸,或做平板支撑、仰卧起坐;我会在备课或写作时做提肛动作;我会在看电视新闻时,练站桩……碎片活动,弥补了我因受时间、空间限制而造成的运动不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退休后,时间赋予了,随时都可以活动。晴好天气,走出家门到户外健身;下雨、下雪或雾霾天气,就在家里锻炼。只要有健身意识,随时随地都可以活动。生命不息,健身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