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正儿八经的“火炉城市”!

“火炉城市”是对夏季天气酷热的中国大城市的称呼。跻身“火炉城市”的条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日最高气温≥35。民国时期,中国南方的重庆、武汉、南京,夏季气温高,被称为“三大火炉”;后来又增加了一个长沙,被称为“四大火炉”。建国后,南方“长江纬度区”(北纬24°--35°)的福州、重庆、长沙、南昌、杭州、上海、南京七大夏季气候炎热、人口密集的省会城市被称为“七大火炉”。这七大城市, 高温现象突出,潮湿炎热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此外,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西安等“黄河纬度区”(北纬32°--42°)的北方城市,历史上也有过高温天气,但比较少。随着地球变暖,北方地区高温天气逐渐增多,而且并不亚于南方城市。北方高温不同于南方高温,主要在于北方高温出现在每年的六月份和七月份,而南方地区出现在七月份和八月份。据气象部门介绍,北方地区主要有两块区域容易出现高温:第一块区域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以及南疆地区(那里没有省会城市);第二块区域在华北平原以及黄淮地区,主要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郑州、西安等六座城市。这六座城市虽然地处北方,但是高温实力却令南方众城市瞠目结舌。这六座城市的历史最高温度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40,其中郑州曾在1966年7月达到43.0;在南方,也只有重庆在历史上出现过43°C高温。
2017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榜单,通过综合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气象资料,首次向公众权威公布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情况。综合分析的结果是,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分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这10个城市被人们称为“10大火炉城市”。其中,排在前列的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西安,正儿八经地跻身“火炉城市”,而且排在南京、合肥、南宁三个南方城市之前。奇怪吧!
把西安排在第7名,出乎我的意料。我还记得上中学时的地理老师说过,纬度高低与地球气温有密切关系,即低纬度形成热带气候,中纬度对应温带气候,高纬度则是寒带气候。西安的纬度为北纬33°--34°,比南京、合肥、南宁的维度都高,排名却在他们前面;上海、广州的纬度都比西安低,却被排除在 “10大火炉城市”之外。
西安为什么能进入“10大火炉城市”?据一些学者分析,主要有如下三个因素:一是地理与地形因素。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盆地),南靠秦岭,北接黄土高原,地形相对封闭。这种盆地地形容易导致热量积聚,空气流通性较差,热量不易散失;二是西安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区域,夏季受大陆干热气团控制,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当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时,西安常受其下沉气流影响,出现持续晴热天气,云量少,地表升温快;三是西安城市规模大,建筑密集、道路硬化、绿地减少,导致城市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并储存热量,夜间降温缓慢,加剧高温。学者认为,西安的高温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可能需要适应更频繁的极端高温天气。
西安作为“火炉城市”,显现出了气象学所说的“直观气象特征”。这种“直观气象特征”表现为:一.
极端高温。日最高气温常达35~40,极端年份甚至过40。据西安气象台报道,2022年7月,西安多地突破41;今年(2025)年7月14日-7月16日,核心城区及关中平原部分区域,连续三日最高气温达40-42,局部超42;二.
夜间高温高。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夜间低温仍维在25~30,散热困难,体感闷热;三. 低湿度干热。午后相对湿度常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