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来了“喜雨”!

今天凌晨二点左右(正是我“方便”之时),西安城区开始下“小雨”;到了四点前后(正是我起床之时),西安城区进入“中雨”规模,与天气预报吻合。作为被高温煎熬了一个星期的老者,自然欣喜,但不惊喜。因为有“天气预报”在先,早知道西安会下雨;还有朋友李君发自长安区的微信说:“下午5点50分,长安下雨了”。长安与西安城区仅一步之遥,长安下雨了,焉能亏待西安?
北宋时期的汪洙写过一首《神童诗·四喜》。诗中写道:“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作者把“久旱逢甘霖”放在首位,这应该是他的生活认知。普天之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何尝不是把今天这场雨看作是“甘霖 ”!
一个多星期来的高温天气, 据气象专家说,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北移的原因。副热带高压北移,携带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形成高温闷热气候,再受高能高湿大气环境影响,就会使近期对流性天气逐渐活跃。昨天和今天的雨,可以看做是对流性天气逐渐活跃的结果。对流性天气,我在西安经历过多次了,不但有雨,有大雨、有暴雨,而且还有大风。身临其境,也让人心惊胆颤。
气象界常常说到的副热带高压,据介绍,它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常年存在。在夏季,它的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到1/4,强度很大。不过在冬季,它的强度和范围都会变小。副热带高压带主要盘踞在我国华南、江南、江淮、黄淮等东部季风区。鼎盛时期,其势力还扩张到西南地区东部和西北地区东南部。有人戏称“副高”( 副热带高压的简称),是极具个性的雨热“大导演”,雨带的变化、高温的持续、台风的走向,大多数的天气变化都与其形影不离。西安近期高温与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副热带高压位于北纬20-30度之间,离西安还有5个纬度。副热带高压带形成的原因,据学者介绍,是由于赤道地区因太阳直射导致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区;而副热带地区因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高压;其形成过程与赤道低压带的上升气流形成互补关系,两者共同维持全球大气环流平衡。当副热带高压下沉时,会导致空气绝热增温,抑制云雨形成,形成持续的晴朗干燥天气。今年7月,“副高”北移到西安地区,导致西安地区出现高温干旱,而南方一些地区就可能出现边缘降雨现象。“副高” 也影响台风。据报道,西太平洋台风多在副高南缘生成,并沿其外围移动,副高位置变化决定台风转向。
既然有副热带高压的存在,只要它向北稍稍移动,就会给西安带来高温或者雨季 。人们称“副高”为雨、热“大导演”,名实相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