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五节”为什都叫成“端午节”?

(2025-05-31 06:22:25)


 

今天是阴历五月初五,有人称之为“端五节”,但更多的人称之为“端午节”。这涉及到中国的历法以及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的传统。

史书上说,从夏朝开始就有历法,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每一年、每一月都用“干支”表示。“干支”=“天干”+“地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顺序组合,“天干”在前,“地支”在后,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夏商周时期的历法不尽相同;最大的不同在于每年的正月从哪一月开始。夏朝使用“夏历”,将正月定为寅月,即现代农历的一月,称为建寅”‌;商朝使用“殷历”,将正月定为丑月,即现代农历的十二月,称为建丑”‌;周朝使用“周历”,将正月定为子月,即现代农历的十一月,称为建子。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恢复了“夏历”的建寅传统,将正月固定于寅月(立春前后),并沿用至今。现在正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依次类推,五月就是午月。初五是一个月的第一个五,所以叫“端五”或“端午”(端,是初始的、第一个的意思)。

古人认为五月(尤其是五月初五)是恶月恶日。这是因为仲夏(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天气湿热,毒虫滋生,易发瘟疫。数字在阴阳学说中属阳数,五月初五(双五相重)阳气极盛,需避邪驱毒,因此节日习俗多与禳灾相关(如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等)。又因避讳的凶兆,人们逐渐多用端午、“端午节”,来取代“端五”、“端五节”。唐朝人因避讳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端午节”的称呼更成为主流。古人又常把午时当做阳辰,于是,“端午节又可称为“端阳节”。我在网上看到,端五节”之所以称为“端午节”,是因为“五”与“午”同音。这样解释是不对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节期间,朋友之间的祝福语多用祝你安康而不是祝你快乐,主要原因在于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有的史书上说,端午节最初是一个驱邪避疫的节日,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恶日习俗。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认为天气燥热,虫蛇繁殖,容易引发疾病,因此通过吃粽子、挂艾草、饮雄黄酒等方式来辟邪驱灾,祈求平安。这种文化背景使得端午节更多地与健康和安全相关,而不是欢乐和快乐。

此外,端午节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爱国诗人,他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百姓为了纪念他,划船打捞遗体并投下粽子以防鱼虾啃食。虽然屈原的故事赋予了端午节更深的文化意义,但节日本身的起源和习俗更侧重于驱邪避疫和祈求平安。因此,在端午节时使用祝你安康作为祝福语,既符合节日的传统文化背景,也能表达对朋友健康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