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古人的名、字、号

(2025-05-07 05:45:10)


   史书记载,夏周开始,名字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那时的名字都由二字组成,即姓+名。这种一个字的名叫单名,两个字的名则叫双名。夏朝的第一位国君,姓姒,名禹,通称大禹。在周朝时期,一个人出生后三个月内由父亲为其命名。古人认为,名所以正形体,定心意也。也就是说,名字是用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的。古代中国人喜欢用单名。

从万国鼎编辑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中我们会发现,在汉族人统治的朝代里,帝王的名字,东汉、三国以前都是单名。如商汤王姓子名履,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叫姬发,秦始皇叫嬴政,汉高祖叫刘邦、汉武帝叫刘彻,三国时期三个君主,分别叫曹操、刘备、孙权。到了东晋,一些朝代才开始有了一二位双名的皇帝。如东晋有司马昌明(孝武帝),南朝宋有刘义符(少帝),南朝齐有萧道成(高帝),南朝粱有萧方智(敬帝),唐朝有李世民(太宗)和李隆基(玄宗)二位、宋朝也有赵匡胤(太祖)和赵光羲(太宗)二位,其余都是单名。到了明朝,16位皇帝,除了明成祖朱棣是单名外,其余15为皇帝都是双名。皇帝都是双名,达官贵人、平民百姓,也跟着起用双名。从明朝开始,中华大地使用双名的人才多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用双名的人多,但单名也受青睐,用的人不少。单名容易出现重名现象。有关部门对重名率进行过统计,单名重名率高达67.7%,远远高于双名重名率的32.4%。因此户籍部门一再建议给孩子取名,以取双名为好。

从西周起,在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除了本来的“名”外,还要取一个与“名” 有相关意义的“字”,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音ji一声)礼时取“字”。“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通常与“名”有一定的关联,体现了对“名”的敬重和尊重。“字”的选择往往与“名”有一定的关联,它可以是并列关系(如孟轲字子舆,轲与舆都表示车)、辅助关系(如陆机字士衡,机与衡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矛盾关系(如朱熹字元晦,熹代表晨光,晦则表示黑暗)、补充关系(如赵云字子龙,《周易》中提到云从龙,风从虎,象征顺承之意),或者引申关系(如李白字太白,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古人彼此称呼大多称呼“字”而不称呼“名”。这是因为在古代,“名”是卑称,“字”是尊称;“名”是自称,“字”是他称。古人讲究谦逊之风,称呼别人时用“字”,表示尊敬;而称呼自己时用“名”,表示谦逊。例如,刘备称呼诸葛亮时称为孔明,而不是亮。在正式场合,尤其是与长辈或上级交往时,直接称呼对方的“名”被视为不敬。使用“字”作为称呼,不仅显示了对他人的尊重,也符合古代社会的礼节规范。有学者举例说,曹操和刘备,即使在战场上见面,也会称呼对方为玄德公孟德”‌,不称呼对方的“名”“字”通常在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由长辈赐予,标志着个体从少年过渡到成年人。“字”的选取往往与“名”有一定的关联,寓意吉祥或寄寓人生理想。因此,“字”不仅是个人成熟标志,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名”和“字”以外,从唐宋开始,又出现了“号”。 这是文人雅士自取的别称,用于表达个人的情怀、志向或兴趣爱好。“号”的选取相对自由,没有太多社会约束。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反映了他对佛教信仰以及对黄州城东那片荒地的情感寄托;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等等。


我国古人的名、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